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4.1 政策效果评价 | 第14-15页 |
1.4.2 房地产业研究 | 第15-18页 |
1.4.3 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第18-20页 |
1.4.4 研究述评 | 第20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2.1 政策评价理论 | 第22-25页 |
2.1.1 政策决策评价理论 | 第22-23页 |
2.1.2 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 第23-25页 |
2.2 房地产调控理论 | 第25-28页 |
2.2.1 调控目标 | 第25页 |
2.2.2 调控原则 | 第25-26页 |
2.2.3 调控内容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历程和现状分析 | 第28-35页 |
3.1 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的背景 | 第28页 |
3.2 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历程 | 第28-33页 |
3.2.1 房地产政策萌芽发展阶段(1978-1998年) | 第28-29页 |
3.2.2 房地产政策扶持阶段(1999-2005年) | 第29-31页 |
3.2.3 房地产政策调控阶段(2006-2014年) | 第31页 |
3.2.4 房地产政策刺激阶段(2015-2016年) | 第31-32页 |
3.2.5 房地产政策严厉调控阶段(2017-至今) | 第32-33页 |
3.3 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现状分析 | 第33-35页 |
3.3.1 上海土地调控政策分析 | 第33页 |
3.3.2 保障房及人才公寓政策分析 | 第33页 |
3.3.3 上海房地产税收制度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与结果分析 | 第35-50页 |
4.1 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效果评价设计思路 | 第35页 |
4.2 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 第35-38页 |
4.2.1 群体购房条件 | 第36页 |
4.2.2 各类政策的影响程度 | 第36-37页 |
4.2.3 政策实施综合效应 | 第37-38页 |
4.3 综合评价方法 | 第38-41页 |
4.3.1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38-39页 |
4.3.2 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方法构建 | 第39-41页 |
4.4 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指标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 | 第41-43页 |
4.4.1 问卷设计 | 第41-42页 |
4.4.2 问卷统计结果 | 第42-43页 |
4.5 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模型建立 | 第43-45页 |
4.5.1 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第43页 |
4.5.2 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模糊灰色综合评价 | 第43-45页 |
4.6 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模糊灰色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4.7 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效果存在问题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改进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建议 | 第50-55页 |
5.1 降低群体购商品房意愿的政策 | 第50-51页 |
5.2 优化房地产行政政策 | 第51页 |
5.3 平衡土地供给 | 第51-52页 |
5.4 加大公租房和保障房建设 | 第52页 |
5.5 收紧银行信贷政策 | 第52-53页 |
5.6 完善房地产财政政策 | 第53-55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5-56页 |
6.1 总结 | 第55页 |
6.2 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6页 |
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效果调查问卷 | 第6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