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选题的目的及理论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1页 |
1.3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陕北历史文化与陕北题材油画发展 | 第14-47页 |
2.1 陕北历史文化概述 | 第14-18页 |
2.2 陕北题材油画与陕北地缘文化 | 第18-21页 |
2.2.1 陕北题材的界定与陕北地缘文化 | 第18-20页 |
2.2.2 陕北题材油画的整体面貌 | 第20-21页 |
2.3 陕北题材油画创作的五个时期 | 第21-31页 |
2.3.1 延安鲁艺时期 | 第21-24页 |
2.3.2 建国十七年时期 | 第24-26页 |
2.3.3 文化大革命时期 | 第26-28页 |
2.3.4 改革开放及全球化语境时期 | 第28-31页 |
2.4 陕北题材油画面貌的多元形态 | 第31-47页 |
2.4.1 现实主义形态 | 第32-35页 |
2.4.2 意象形态 | 第35-38页 |
2.4.3 印象主义形态 | 第38-41页 |
2.4.4 表现主义形态 | 第41-43页 |
2.4.5 现代主义形态 | 第43-47页 |
第3章 陕北题材油画的形态分析——以靳之林、尚扬、崔国强、段正渠为例 | 第47-62页 |
3.1 一生难忘陕北情------靳之林 | 第47-51页 |
3.2 凝望陕北高原------尚扬 | 第51-55页 |
3.3 陕北的歌者------崔国强 | 第55-58页 |
3.4 陕北的粗狂与多情------段正渠 | 第58-62页 |
第4章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词 | 第66-67页 |
个人作品集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