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集群的秩序模式生成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基本概念及研究范围 | 第9-11页 |
1.2.1 高层建筑的概念 | 第9页 |
1.2.2 高层建筑集群的概念 | 第9-10页 |
1.2.3 研究范围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2 国内外高层建筑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 第18-50页 |
2.1 国内外高层建筑集群现状 | 第18-29页 |
2.1.1 集中布局形成群体景观—美国纽约 | 第18-21页 |
2.1.2 城市中的花园垂直集群—日本东京 | 第21-24页 |
2.1.3 城市轴线与城市新中心—法国巴黎 | 第24-29页 |
2.2 国内高层建筑集群现状 | 第29-38页 |
2.2.1 塑造天际线的城市—上海 | 第29-31页 |
2.2.2 高密度集约式布局—香港 | 第31-35页 |
2.2.3 城市综合体的营造—成都 | 第35-38页 |
2.3 当代建筑师对高层建筑集群的设计探索 | 第38-49页 |
2.3.1 MVRDV事务所 | 第38-40页 |
2.3.2 SOM事务所 | 第40-43页 |
2.3.3 GMP事务所 | 第43-47页 |
2.3.4 KPF事务所 | 第47-4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3 高层建筑集群空间建构性模式研究 | 第50-75页 |
3.1 空间秩序的构成 | 第50-58页 |
3.1.1 空间的要素解析 | 第50-53页 |
3.1.2 空间的组织模式 | 第53-55页 |
3.1.3 空间的组织形态 | 第55-58页 |
3.2 内部空间的秩序涌现 | 第58-67页 |
3.2.1 空间特性的涌现 | 第59-62页 |
3.2.2 空间新质的涌现 | 第62-64页 |
3.2.3 空间整体性涌现 | 第64-67页 |
3.3 与城市空间的秩序耦合 | 第67-74页 |
3.3.1 公共空间的秩序耦合 | 第67-69页 |
3.3.2 交通空间的秩序耦合 | 第69-72页 |
3.3.3 内外空间秩序一体化 | 第72-7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4 高层建筑集群的布局秩序生成 | 第75-103页 |
4.1 对城市布局的秩序整合 | 第75-84页 |
4.1.1 功能分区与组团布局 | 第75-78页 |
4.1.2 城市轴线与路网结构 | 第78-80页 |
4.1.3 高度分区与区域密度 | 第80-84页 |
4.2 对城市核心区域的秩序依托 | 第84-93页 |
4.2.1 对城市新旧核心区域的影响 | 第84-88页 |
4.2.2 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与继承 | 第88-91页 |
4.2.3 高层建筑集群与城市天际线 | 第91-93页 |
4.3 基于现有城市基础设施的秩序建构 | 第93-102页 |
4.3.1 与城市交通节点结合 | 第93-96页 |
4.3.2 对街道与城市广场空间的塑造 | 第96-100页 |
4.3.3 对城市商业区的再塑造 | 第100-10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5 结论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附录A 图片目录 | 第108-11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