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生态保护法治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 二、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三)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21-23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2页 | 
| (三)研究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的特殊性 | 第23-30页 | 
| 一、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3-27页 | 
| (一)对自然植被的影响 | 第23-24页 | 
| (二)对水资源的影响 | 第24页 | 
| (三)对土地环境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四)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 第25页 | 
| (五)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 第25-26页 | 
| (六)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影响 | 第26-27页 | 
| 二、铁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特殊性 | 第27-30页 | 
| (一)全面性 | 第27页 | 
| (二)范围广泛且分散 | 第27-28页 | 
| (三)地域差异性 | 第28页 | 
| (四)高技术水平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铁路建设生态保护的理论与法制 | 第30-48页 | 
| 一、铁路建设生态保护的法治理论 | 第30-36页 | 
| (一)生态文明理论 | 第30-32页 | 
| (二)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 | 第32-35页 | 
|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5-36页 | 
| 二、我国铁路建设生态保护的法律规范 | 第36-38页 | 
| (一)主要的法律、行政法规 | 第37页 | 
| (二)部门规章 | 第37-38页 | 
| 三、我国铁路建设生态保护的主要法律制度 | 第38-48页 | 
|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第38-40页 | 
| (二)“三同时”制度 | 第40-41页 | 
| (三)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 | 第41-43页 | 
| (四)环境监测制度 | 第43-44页 | 
| (五)有关防风固沙法律制度 | 第44-45页 | 
| (六)有关动植物保护法律制度 | 第45-46页 | 
| (七)有关森林草原保护法律制度 | 第46-47页 | 
| (八)有关生态保护区法律制度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我国铁路建设生态保护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48-55页 | 
| 一、缺少系统性的铁路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 第48-49页 | 
| 二、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不完善 | 第49-50页 | 
| 三、施工过程中生态环保机制不健全 | 第50-51页 | 
| (一)有关单位人员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 第50页 | 
| (二)环保技术水平不高,施工方法不当 | 第50-51页 | 
| 四、竣工后生态恢复工作不到位 | 第51-52页 | 
| 五、铁路环保监管和执法力度不足 | 第52-53页 | 
| 六、生态环境保护缺少广泛的公众参与 | 第53-55页 | 
| (一)公众参与效果不佳 | 第53页 | 
| (二)公众参与时点滞后 | 第53-54页 | 
| (三)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完善我国铁路建设生态保护法治问题的对策 | 第55-65页 | 
| 一、完善铁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 第55-56页 | 
| 二、加强铁路建设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 第56-57页 | 
| (一)加强铁路建设项目选线环境影响评价 | 第56页 | 
| (二)加强铁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 第56-57页 | 
| (三)加强铁路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评价 | 第57页 | 
| 三、健全铁路建设生态环保机制 | 第57-58页 | 
| (一)提高有关单位人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 第57-58页 | 
| (二)创新科技,改善施工方法 | 第58页 | 
| 四、完善竣工后生态恢复工作 | 第58-60页 | 
| (一)做好临时用地的复垦与生态恢复 | 第58-59页 | 
| (二)做好生态景观和动植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 第59页 | 
| (三)做好长大隧道施工的环境与生态恢复 | 第59-60页 | 
| 五、完善铁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 第60-61页 | 
| 六、加大铁路建设生态保护的监管执法力度 | 第61-62页 | 
| (一)明确监管主体,完善监督机制 | 第61页 | 
| (二)引入铁路工程环境监理 | 第61-62页 | 
| (三)推行铁路建设环境许可证制度 | 第62页 | 
| 七、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 第62-65页 | 
| (一)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 | 第63-64页 | 
| (二)完善环境信息的公开 | 第64页 | 
| (三)提高公众的主动参与意识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后记 | 第71-72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