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新疆额尔齐斯成矿带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研究

致谢第4-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引言第14-21页
    1.1 课题背景第14页
    1.2 选题依据第14-15页
    1.3 研究意义第15页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5-16页
    1.5 技术路线第16-18页
    1.6 完成工作量第18-19页
    1.7 主要研究成果第19-21页
2 文献综述第21-48页
    2.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第21-35页
        2.1.1 区域地层第22-26页
        2.1.2 区域构造第26-33页
        2.1.3 岩浆岩第33-35页
    2.2 额尔齐斯构造成矿带金成矿特征第35-48页
        2.2.1 额尔齐斯构造成矿带金矿资源类型第35-37页
        2.2.2 额尔齐斯构造成矿带主要金矿研究进展第37-48页
3 成矿构造-岩浆环境研究第48-82页
    3.1 主要岩浆岩的岩石学特征第48-52页
        3.1.1 金坝地区第48页
        3.1.2 萨尔布拉克-阿克塔斯一带第48-52页
        3.1.3 萨尔布拉克石英斑岩第52页
    3.2 研究方法第52-53页
    3.3 岩石化学第53-61页
        3.3.1 金坝金矿第53页
        3.3.2 萨尔布拉克金矿第53-58页
        3.3.3 阿克塔斯金矿第58-61页
    3.4 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第61-75页
        3.4.1 金坝金矿第61-67页
        3.4.2 萨尔布拉克金矿第67-71页
        3.4.3 阿克塔斯金矿第71-75页
    3.5 锆石LA-ICPMS定年第75-80页
        3.5.1 金坝金矿哈巴河岩体第75-77页
        3.5.2 萨尔布拉克金矿石英斑岩体第77-80页
    3.6 本章小结第80-82页
4 矿床地质研究第82-106页
    4.1 金坝金矿第83-94页
        4.1.1 矿区地质第83-85页
        4.1.2 矿体特征第85-87页
        4.1.3 矿石特征第87页
        4.1.4 围岩蚀变与成矿阶段第87-94页
    4.2 科克萨依金矿第94-105页
        4.2.1 矿区地质第96-97页
        4.2.2 构造与矿脉分布特征第97-98页
        4.2.3 围岩蚀变与成矿阶段第98-103页
        4.2.4 构造-蚀变与金矿化关系第103-105页
    4.3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5 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第106-129页
    5.1 流体成矿作用研究第106-117页
        5.1.1 样品特征与研究方法第106-107页
        5.1.2 包裹体岩相学第107-108页
        5.1.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第108-112页
        5.1.4 包裹体成分测试第112-117页
    5.2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第117-122页
        5.2.1 氢氧同位素研究第117-121页
        5.2.2 硫同位素研究第121-122页
    5.3 流体来源及成矿机制第122-128页
        5.3.1 金坝金矿第122-124页
        5.3.2 萨尔布拉克金矿第124页
        5.3.3 科克萨依金矿第124-125页
        5.3.4 额尔齐斯金矿带矿床对比第125-128页
    5.4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6 额尔齐斯金成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模式第129-147页
    6.1 成矿地质条件第129-133页
        6.1.1 构造条件第129-130页
        6.1.2 赋矿地层条件第130-132页
        6.1.3 岩浆岩条件第132页
        6.1.4 区域变质条件第132-133页
    6.2 额尔齐斯金矿带成矿特征及分布规律第133-139页
        6.2.1 金矿床分布规律第134-135页
        6.2.2 金矿床成矿特征第135-139页
    6.3 成矿模式第139-145页
        6.3.1 成矿概念模式第139页
        6.3.2 成矿模式图第139-140页
        6.3.3 找矿模型第140-142页
        6.3.4 找矿前景分析第142-145页
    6.4 本章小结第145-147页
7 结论第147-150页
    7.1 主要成果第147-149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49-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64页
附录第164-168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68-174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极端条件下海气动量交换的规律及其影响研究
下一篇:透射电镜中电子磁手性二向色性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