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1 绪论 | 第6-16页 |
| 1.1 微动损伤概述 | 第6-12页 |
| 1.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6-7页 |
| 1.1.2 微动的定义 | 第7-9页 |
| 1.1.3 微动损伤发展状况 | 第9-12页 |
| 1.1.4 微动的影响因素 | 第12页 |
| 1.2 钛合金及其微动损伤 | 第12-14页 |
| 1.2.1 钛合金概述 | 第12-13页 |
| 1.2.2 钛合金的微动损伤与表面防护研究 | 第13-14页 |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2 实验方法及实验装备 | 第16-27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16-18页 |
| 2.1.1 喷丸及喷涂处理 | 第16-18页 |
| 2.1.2 强化层力学性能表征 | 第18页 |
| 2.2 微动磨损实验方法 | 第18-24页 |
| 2.2.1 微动磨损实验装置设计 | 第19-23页 |
| 2.2.2 微动磨痕分析 | 第23-24页 |
| 2.3 微动疲劳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 2.3.1 微动疲劳实验装置设计 | 第25-26页 |
| 2.3.2 微动疲劳断口分析 | 第26-27页 |
| 3 表面状态表征与接触模型有限元分析 | 第27-35页 |
| 3.1 试样表面状态分析 | 第27-30页 |
| 3.1.1 试样表面形貌 | 第27-29页 |
| 3.1.2 残余压应力和显微硬度的变化 | 第29-30页 |
| 3.2 数值模拟分析结果 | 第30-35页 |
| 3.2.1 边界特殊性 | 第31-33页 |
| 3.2.2 深度方向变化 | 第33-35页 |
| 4 微动损伤实验结果 | 第35-58页 |
| 4.1 线/面接触形式微动磨损实验结果 | 第35-38页 |
| 4.2 面/面接触形式微动磨损实验结果 | 第38-44页 |
| 4.3 喷丸+CuNiIn涂层态试样微动磨损机理分析 | 第44-47页 |
| 4.4 点/面接触形式微动磨损实验结果 | 第47-51页 |
| 4.5 点/面接触形式微动疲劳实验结果 | 第51-56页 |
| 4.6 榫结构疲劳实验结果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