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1.1 冬青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1.1.1 黄酮类化学成分 | 第16-17页 |
1.1.2 萜类及其皂苷类化学成分 | 第17页 |
1.1.3 苯丙素类化学成分 | 第17页 |
1.1.4 生物碱类化学成分 | 第17页 |
1.1.5 其他类化合物 | 第17-18页 |
1.2 冬青属植物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1.2.1 抗炎作用 | 第18页 |
1.2.2 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作用 | 第18页 |
1.2.3 抗肿瘤作用 | 第18页 |
1.2.4 抗菌作用 | 第18页 |
1.2.5 抗生育作用 | 第18-19页 |
1.2.6 心血管作用 | 第19页 |
1.3 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华中枸骨叶化学成分研究 | 第20-47页 |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0-22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1.2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21-22页 |
2.2 华中枸骨叶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 第22-23页 |
2.3 华中枸骨叶中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23-42页 |
2.3.1 华中枸骨叶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 | 第23-26页 |
2.3.2 华中枸骨叶中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26-42页 |
2.4 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和谱学数据 | 第42-47页 |
第3章 华中枸骨叶体外抗炎活性物质筛选 | 第47-62页 |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48-50页 |
3.1.1 RAW264.7和MH7A细胞系来源 | 第48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3.1.3 主要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49页 |
3.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49-50页 |
3.1.5 药品的制备和配制 | 第5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0-53页 |
3.2.1 RAW264.7以及MH7A的细胞培养 | 第50-51页 |
3.2.2 不同组分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生成NO和释放IL-1β的影响 | 第51-52页 |
3.2.3 部分单体化合物对TNF-α诱导MH7A细胞生成NO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62页 |
3.3.1 不同极性部位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生成NO的影响 | 第53-55页 |
3.3.2 总黄酮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生成NO和释放IL-1β的影响 | 第55-57页 |
3.3.3 化合物1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生成NO和释放IL-1β的影响 | 第57-59页 |
3.3.4 化合物1,7和8对TNF-α诱导MH7A细胞生成NO的影响 | 第59-62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附录 | 第69-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77-78页 |
附件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