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湘江风光带滨水绿道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第11-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2.3 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3-24页 |
2.1 滨水绿道景观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2.1.1 绿道 | 第13页 |
2.1.2 滨水绿地 | 第13页 |
2.1.3 植物地域性 | 第13-14页 |
2.1.4 滨水植物景观 | 第14页 |
2.2 滨水绿道景观相关理论 | 第14-18页 |
2.2.1 植物景观生态学原理 | 第14-15页 |
2.2.2 植物景观美学原理 | 第15页 |
2.2.3 植物多样性原理 | 第15-16页 |
2.2.4 绿道分类及构成 | 第16-18页 |
2.3 滨水绿道区域植物景观功能与配置形式 | 第18-23页 |
2.3.1 植物的景观功能 | 第18-19页 |
2.3.2 滨水绿道区域植物景观配置类型 | 第19-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绿道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 第24-28页 |
3.1 过去与现在联系——新加坡榜鹅滨水步道 | 第24-25页 |
3.2 充分尊重自然——武汉东湖绿道 | 第25-26页 |
3.3 乡土特色打造——千岛湖绿道 | 第26-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株洲湘江风光带现状 | 第28-33页 |
4.1 株洲湘江风光带区位 | 第28页 |
4.2 株洲湘江风光带自然条件 | 第28-29页 |
4.2.1 气候 | 第28页 |
4.2.2 水资源 | 第28-29页 |
4.2.3 植物资源 | 第29页 |
4.3 使用者行为模式分析 | 第29-31页 |
4.4 人文环境分析 | 第31-3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五章 滨水绿道景观优化策略及设计方案 | 第33-62页 |
5.1 株洲湘江风光带的设计依据 | 第33-35页 |
5.1.1 设计主题、原则、目标 | 第33-34页 |
5.1.2 结构布局 | 第34-35页 |
5.2 株洲湘江风光带的地域性植物选择 | 第35-42页 |
5.2.1 植物选择原则 | 第35-37页 |
5.2.2 株洲乡土植物推荐 | 第37-42页 |
5.3 绿道绿廊系统优化设计 | 第42-47页 |
5.4 绿道慢行系统优化设计 | 第47-54页 |
5.5 绿道交通衔接系统优化设计 | 第54-56页 |
5.6 绿道服务设施系统优化设计 | 第56-59页 |
5.7 绿道标志系统优化设计 | 第59-61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6.1 结论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1:株洲湘江风光带推荐乔木灌木植物名录 | 第67-69页 |
附录2:株洲湘江风光带推荐地被名录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