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9页 |
1.1.1 概述 | 第14-16页 |
1.1.2 氧气面罩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1.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9页 |
1.2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航空供氧生理学基础及供氧面罩呼气活门的设计 | 第21-33页 |
2.1 高空大气环境 | 第21-22页 |
2.2 爆炸减压过程分析 | 第22-32页 |
2.2.1 座舱模型推导 | 第22-23页 |
2.2.2 人体肺部各个参数 | 第23-25页 |
2.2.3 爆炸减压过程的肺部压力变化 | 第25-26页 |
2.2.4 肺部数学模型 | 第26页 |
2.2.5 呼气活门的结构分析 | 第26-28页 |
2.2.6 呼气活门橡胶区域的分析 | 第28-29页 |
2.2.7 呼气活门流量及开度 | 第29-31页 |
2.2.8 呼气活门计算相关参数 | 第31-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数值模拟方法及动网格UDF方法 | 第33-45页 |
3.1 控制方程及湍流 | 第33-36页 |
3.1.1 控制方程 | 第33-34页 |
3.1.2 湍流介绍及不同湍流模型对比 | 第34-36页 |
3.2 计算流体力学软件 | 第36-37页 |
3.3 动网格UDF方法 | 第37-41页 |
3.3.1 动网格计算模型 | 第38页 |
3.3.2 动网格更新方法 | 第38-39页 |
3.3.3 应用UDF定义呼气活门运动方程及边界条件 | 第39-41页 |
3.4 湍流模型选择以及应用UDF实现动网格的算例 | 第41-44页 |
3.4.1 不同湍流模型的对比 | 第41页 |
3.4.2 应用UDF实现动网格的算例 | 第41-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加压供氧面罩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5-72页 |
4.1 座舱数值计算模型 | 第45-46页 |
4.1.1 座舱几何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45页 |
4.1.2 座舱网格独立性验证 | 第45-46页 |
4.1.3 座舱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46页 |
4.2 座舱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4.2.1 座舱压降理论计算结果 | 第46页 |
4.2.2 座舱压降数值计算结果 | 第46-47页 |
4.3 供氧面罩腔阻力分析 | 第47-51页 |
4.3.1 面罩网格独立性验证 | 第48-49页 |
4.3.2 面罩腔数值计算结果 | 第49-51页 |
4.4 供氧面罩呼气活门的数值模拟 | 第51-56页 |
4.4.1 呼气活门几何模型建立 | 第51页 |
4.4.2 呼气活门网格独立性验证 | 第51-52页 |
4.4.3 呼气活门运动计算的网格划分 | 第52-53页 |
4.4.4 呼气活门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53-54页 |
4.4.5 呼气活门动网格参数的设定 | 第54页 |
4.4.6 呼气活门动网格区域的设定 | 第54-55页 |
4.4.7 呼气活门性能动态计算工况 | 第55-56页 |
4.5 供氧面罩呼气活门动态分析 | 第56-62页 |
4.5.1 呼气活门区域的压力分布 | 第56-57页 |
4.5.2 呼气活门区域速度矢量场 | 第57-59页 |
4.5.3 肺部减压过程分析 | 第59-62页 |
4.6 不同结构参数计算点下的呼气活门运动对比分析 | 第62-68页 |
4.7 不同爆炸减压工况下呼气活门运动及肺部参数变化分析 | 第68-7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呼气活门MATLAB/SIMULINK仿真模拟 | 第72-80页 |
5.1 仿真平台介绍 | 第72-73页 |
5.2 系统模块模型库的搭建与验证 | 第73-76页 |
5.2.1 座舱MATLAB计算模型 | 第73-74页 |
5.2.2 肺部MATLAB计算模型 | 第74-75页 |
5.2.3 呼气活门可动部分MATLAB计算模型 | 第75-76页 |
5.3 不同工况下呼气活门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 | 第76-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总结 | 第80-81页 |
6.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