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9页 |
1.2.1 抽吸孔隙附近流场结构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2.2 边界层抽吸的影响因素 | 第23-27页 |
1.2.3 进气道中的应用 | 第27-29页 |
1.2.4 研究现状小结 | 第29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数值计算方法与试验系统 | 第31-46页 |
2.1 数值计算方法 | 第31-35页 |
2.1.1 控制方程 | 第31-32页 |
2.1.2 湍流模型 | 第32-33页 |
2.1.3 边界条件 | 第33-34页 |
2.1.4 网格划分 | 第34页 |
2.1.5 算例验证 | 第34-35页 |
2.2 超声速风洞试验平台 | 第35-45页 |
2.2.1 试验装置研制 | 第36-39页 |
2.2.2 试验系统的调试 | 第39-43页 |
2.2.3 流场测量设备 | 第43-4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平板边界层抽吸槽附近局部流场结构分析 | 第46-73页 |
3.1 研究对象及抽吸性能评估参数 | 第46-47页 |
3.2 二维抽吸槽附近流场结构分布特性及算法验证 | 第47-49页 |
3.2.1 二维抽吸槽附近流场结构分布 | 第47-48页 |
3.2.2 数值方法验证 | 第48-49页 |
3.3 不同来流边界层厚度时抽吸槽附近局部流场结构研究 | 第49-52页 |
3.3.1 抽吸槽内流场结构分析 | 第49-50页 |
3.3.2 抽吸性能分析 | 第50-51页 |
3.3.3 抽吸槽内流场结构分类 | 第51-52页 |
3.3.4 小结 | 第52页 |
3.4 不同抽吸腔反压时抽吸槽附近局部流场结构研究 | 第52-65页 |
3.4.1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52-58页 |
3.4.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8-62页 |
3.4.3 不同抽吸类型时抽吸腔反压对流场结构影响分析 | 第62-64页 |
3.4.4 小结 | 第64-65页 |
3.5 不同抽吸槽深宽比时抽吸槽附近局部流场结构研究 | 第65-72页 |
3.5.1 流场结构分析 | 第65-67页 |
3.5.2 音速流量系数随抽吸槽宽深比变化规律分析 | 第67-71页 |
3.5.3 小结 | 第71-7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边界层抽吸孔隙三维流场结构分析 | 第73-92页 |
4.1 抽吸槽流场结构及三维效应 | 第73-80页 |
4.1.1 研究对象 | 第73-74页 |
4.1.2 三维效应及抽吸性能对比分析 | 第74-77页 |
4.1.3 抽吸腔反压对三维抽吸槽流场结构影响 | 第77-80页 |
4.1.4 小结 | 第80页 |
4.2 三角形抽吸孔对比分析 | 第80-85页 |
4.2.1 研究对象 | 第81页 |
4.2.2 抽吸槽附近流场结构对比分析 | 第81-83页 |
4.2.3 抽吸性能对比分析 | 第83-85页 |
4.2.4 小结 | 第85页 |
4.3 三维抽吸孔附近流场结构及抽吸性能分析 | 第85-90页 |
4.3.1 研究对象 | 第85-86页 |
4.3.2 单孔抽吸时流场结构分析 | 第86-88页 |
4.3.3 多孔排列时流场结构分析 | 第88-90页 |
4.3.4 小结 | 第9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五章 带唇口激波的超声速进气道边界层抽吸性能研究 | 第92-100页 |
5.1 节流工况时流场结构及性能分析 | 第92-97页 |
5.1.1 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介绍 | 第92-93页 |
5.1.2 激波位于弯曲壁面前段时流场结构及性能分析 | 第93-94页 |
5.1.3 激波位于弯曲壁面中段时流场结构及性能分析 | 第94-95页 |
5.1.4 激波位于弯曲壁面后段时流场结构及性能分析 | 第95页 |
5.1.5 抽吸性能及原因分析 | 第95-97页 |
5.1.6 小结 | 第97页 |
5.2 非节流工况时流场结构及性能分析 | 第97-99页 |
5.2.1 计算模型及方法 | 第97页 |
5.2.2 流场结构及性能分析 | 第97-98页 |
5.2.3 小结 | 第98-9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结束语 | 第100-103页 |
致谢 | 第103-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5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