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处理的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和缩略词说明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3页
    1.1 研究背景第15-20页
        1.1.1 国内能源和环境现状第15-16页
        1.1.2 电动汽车发展现状第16-17页
        1.1.3 锂离子动力电池分类第17-19页
        1.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 锂离子电池第20-23页
        1.2.1 锂离子电池发展历程第20页
        1.2.2 锂离子电池结构组成第20-22页
        1.2.3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第22页
        1.2.4 锂离子电池性能指标第22-23页
    1.3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简介第23-26页
        1.3.1 理化性质与晶体结构第23-24页
        1.3.2 正极材料制备方法第24-25页
        1.3.3 正极材料改性方法第25-26页
    1.4 废旧锂电池处理方法第26-30页
        1.4.1 火法处理工艺第26-27页
        1.4.2 湿法处理工艺第27-29页
        1.4.3 电极修复再生工艺第29-30页
    1.5 本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第30-33页
        1.5.1 主要内容第30-31页
        1.5.2 研究意义第31-33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33-39页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33-35页
        2.1.1 实验药品第33-34页
        2.1.2 实验仪器第34-35页
    2.2 表征方法第35-36页
        2.2.1 热重分析第35页
        2.2.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第35页
        2.2.3 X射线衍射分析第35-36页
        2.2.4 扫描电镜第36页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6-39页
        2.3.1 电池组装第36-37页
        2.3.2 充放电测试和循环测试第37页
        2.3.3 循环伏安特性曲线第37-39页
第三章 正极材料的剥离研究第39-49页
    3.1 锂电池的拆解第39页
    3.2 正极材料的剥离第39-47页
        3.2.1 有机溶剂法剥离实验第40-41页
        3.2.2 超声法剥离实验第41-42页
        3.2.3 冷激法剥离实验第42-47页
    3.3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再生前驱体的制备研究第49-59页
    4.1 研究方法第49页
    4.2 脱除粘结剂第49-53页
        4.2.1 实验方法第50页
        4.2.2 结果和讨论第50-53页
    4.3 调整元素配比第53-55页
        4.3.1 调整元素配比用原料第53-54页
        4.3.2 元素含量分析第54-55页
    4.4 破碎混合第55-57页
        4.4.1 实验方法第55-56页
        4.4.2 结果与讨论第56-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正极材料的再生研究第59-69页
    5.1 再生方法第59-60页
    5.2 XRD结果分析第60页
    5.3 SEM结果分析第60-63页
    5.4 电化学测试结果分析第63-68页
        5.4.1 倍率充放电测试第63-65页
        5.4.2 循环性能测试第65-66页
        5.4.3 CV特性曲线第66-68页
    5.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正极材料的改性再生研究第69-75页
    6.1 改性再生方法第69-70页
    6.2 SEM结果分析第70-72页
    6.3 电化学测试结果分析第72-74页
    6.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致谢第83-85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87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87-89页
附录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萘磺酸废水的处理研究
下一篇:冷水机组性能优化与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