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一)关于债务结构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 (二)关于公司偿债能力评价指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2-13页 |
| (三)关于公司偿债能力评价方法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页 |
| (四)关于偿债能力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14页 |
| (五)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页 |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 (一)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四、研究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 (一)研究的主要创新 | 第16页 |
| (二)研究的不足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公司债务结构和偿债能力相关理论与因子分析方法概述 | 第17-23页 |
| 一、公司负债经营 | 第17-18页 |
| (一)公司负债经营的优势 | 第17页 |
| (二)公司负债经营的风险 | 第17-18页 |
| 二、公司债务结构 | 第18-19页 |
| (一)公司总体的资本结构 | 第18页 |
| (二)公司债务的期限结构 | 第18页 |
| (三)公司债务的来源结构 | 第18-19页 |
| (四)公司债务的布置结构 | 第19页 |
| (五)公司债务的优先结构 | 第19页 |
| 三、公司的偿债能力 | 第19-21页 |
| (一)短期偿债能力 | 第19-20页 |
| (二)长期偿债能力 | 第20页 |
| (三)影响公司偿债能力的因素 | 第20-21页 |
| 四、因子分析 | 第21-23页 |
| (一)基本思想 | 第21页 |
| (二)基本步骤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中国房地产行业现状 | 第23-32页 |
| 一、房地产行业的基本情况 | 第23-27页 |
| 二、房地产行业的宏观环境 | 第27-28页 |
| 三、房地产行业的财务特点 | 第28-32页 |
| (一)房地产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资产负债率大 | 第28-30页 |
| (二)房地产行业有着较强周期性,营业收入与利润波动大 | 第30-31页 |
| (三)房地产行业项目的周期长,现金流波动大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房地产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实证分析 | 第32-42页 |
| 一、样本选择 | 第32-33页 |
| 二、变量的选择 | 第33-42页 |
| (一)相关性分析 | 第35-36页 |
| (二)KMO和Bartlett的检验 | 第36-37页 |
| (三)公共因子的提取 | 第37-39页 |
| (四)综合指标得分模型 | 第39-42页 |
| 第五章 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来源结构对偿债能力影响实证分析 | 第42-51页 |
| 一、研究假设 | 第42页 |
| 二、数据来源 | 第42-43页 |
| 三、变量选取 | 第43-44页 |
| 四、模型设计 | 第44-45页 |
| 五、实证分析过程 | 第45-49页 |
| (一)描述性统计 | 第45-46页 |
| (二)相关性分析 | 第46-47页 |
| (三)平稳性检验 | 第47-48页 |
| (四)协整检验 | 第48页 |
| (五)模型选择检验 | 第48-49页 |
| 1、F检验 | 第48-49页 |
| 2、Hausman检验 | 第49页 |
| 六、回归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1-53页 |
| 一、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 二、对策与建议 | 第52-53页 |
| (一)优化公司来源结构 | 第52页 |
| (二)注意多样化融资方式的风险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