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研究框架和内容 | 第10-11页 |
第2章 威慑理论与环境行政罚款 | 第11-14页 |
2.1 威慑理论概述 | 第11-12页 |
2.2 威慑理论在环境行政罚款中的运用 | 第12-14页 |
第3章 海洋石油开发污染罚则威慑效果及问题分析 | 第14-22页 |
3.1 海洋石油开发污染行政罚则的有关规定 | 第14-15页 |
3.2 海洋石油开发污染的罚款设定模式及威慑效果分析 | 第15-19页 |
3.2.1 数距式罚款模式及其威慑效果 | 第15-16页 |
3.2.2 按违法收益等“倍率式”处罚及其威慑效果 | 第16-17页 |
3.2.3 按日计罚及其威慑效果 | 第17-19页 |
3.2.4 原则性罚款的威慑效果 | 第19页 |
3.3 海洋石油开发环境污染罚款设定的缺陷分析 | 第19-22页 |
3.3.1 威慑力较弱 | 第19-20页 |
3.3.2 可操作性欠缺 | 第20页 |
3.3.3 法律条文抵牾冲突 | 第20-21页 |
3.3.4 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过大 | 第21-22页 |
第4章 海洋石油开发环境污染罚款设定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2-26页 |
4.1 设定罚款制度时缺乏“成本—效益”分析 | 第22-24页 |
4.1.1 成本-效益分析的缺失 | 第22-23页 |
4.1.2 违法成本严重低于违法收益 | 第23-24页 |
4.1.3 罚款标准确定依据和方式不足 | 第24页 |
4.2 法律、法规条款抵牾导致的适用困境 | 第24-25页 |
4.3 大企业在立法上的阻力 | 第25-26页 |
第5章 美国海洋石油污染行政罚款制度及其启示 | 第26-31页 |
5.1 美国的海洋石油开发环境污染罚款设定 | 第26-28页 |
5.1.1 考量主观违法心态和累犯情节 | 第26-27页 |
5.1.2 高昂的违法成本 | 第27-28页 |
5.1.3 设立油污基金 | 第28页 |
5.1.4 创新行政处罚方式 | 第28页 |
5.2 美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 第28-31页 |
5.2.1 考量主观违法心态和累犯情节 | 第28-29页 |
5.2.2 增加罚款限额 | 第29页 |
5.2.3 建立并完善基金制度 | 第29-30页 |
5.2.4 建立“声誉罚”制度 | 第30-31页 |
第6章 我国海洋石油开发环境污染的罚款设定完善路径 | 第31-38页 |
6.1 确保违法成本能够始终大于守法成本 | 第31-33页 |
6.1.1 科学组合环境罚款设定方式 | 第31-32页 |
6.1.2 “按日计罚”制度的细化 | 第32-33页 |
6.1.3 提高惩罚概率 | 第33页 |
6.2 强化罚款设定的可操作性 | 第33-35页 |
6.2.1 创新罚基设定 | 第33-34页 |
6.2.2 细化法律法规实施细则 | 第34页 |
6.2.3 基于汉德公式对环境责任的认定 | 第34-35页 |
6.3 厘清不同法律的衔接 | 第35-36页 |
6.4 规范自由裁量权的使用 | 第36页 |
6.5 规范海洋石油开发环境污染罚款管理 | 第36-38页 |
第7章 结论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研项目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