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现实意义 | 第9页 |
·学术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创新点 | 第12页 |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俞大维领导兵工建设的历史背景 | 第13-20页 |
·国民政府内忧外患的复杂时局 | 第13-14页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华侵略进一步加深 | 第14页 |
·蒋介石为维护独裁统治的扩充武备需求 | 第14页 |
·中国兵器工业的落后状况 | 第14-17页 |
·兵工建设长期处于分散无序状态 | 第15页 |
·兵工建设基础十分薄弱 | 第15-17页 |
·世界兵器工业潮流的影响 | 第17-20页 |
·世界兵工技术突飞猛进 | 第17-18页 |
·中外兵工技术交流不断加深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俞大维与兵工建设的战略选择 | 第20-35页 |
·重视兵工技术的革新 | 第20-23页 |
·不断改进兵器生产技术 | 第20-21页 |
·统一兵器制式 | 第21-23页 |
·大量生产轻型武器装备 | 第23-24页 |
·选择轻武器为主要产品 | 第23页 |
·扩大轻武器的生产规模 | 第23-24页 |
·组建专门科研机构 | 第24-28页 |
·科研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兵工科技的发展 | 第25-26页 |
·加强了中外兵工技术交流 | 第26-28页 |
·严密组织内迁 | 第28-35页 |
·确保兵工企业安全转移 | 第28-29页 |
·重新调整兵工建设布局 | 第29-35页 |
第四章 俞大维在兵工建设中的管理举措 | 第35-47页 |
·完善兵工署的组织职能 | 第35-37页 |
·出台和完善兵工署组织条例 | 第35-36页 |
·制定规章制度,提高办事效率 | 第36-37页 |
·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 第37-41页 |
·改革兵工财务管理 | 第37-39页 |
·确立军品检验制度和奖惩制度 | 第39-41页 |
·强化军事化管理 | 第41-44页 |
·建立健全企业福利制度 | 第44-47页 |
第五章 俞大维与中国兵工人才建设 | 第47-54页 |
·注重真才实学,正确使用人才 | 第47-49页 |
·严辨人才真伪,杜绝滥竽充数 | 第47-48页 |
·尊重人才,唯才是用 | 第48-49页 |
·完善兵工教育,壮大兵工人才队伍 | 第49-52页 |
·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人才培养速度 | 第49-51页 |
·加强职工子弟教育,培养兵工事业接班人 | 第51-52页 |
·厚待人才,提高兵工人才待遇 | 第52-54页 |
·提高兵工人才政治待遇 | 第52-53页 |
·提高兵工人才经济待遇 | 第53-54页 |
第六章 俞大维从事国民政府兵工建设实践活动的历史评价 | 第54-62页 |
·历史作用 | 第54-58页 |
·成功组织战时兵工生产,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 第54-55页 |
·推动兵工技术革新,初步实现了兵工近代化大生产 | 第55-57页 |
·为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 第57-58页 |
·局限性 | 第58-62页 |
·对德技术的过于依赖导致兵工建设自主性的缺失 | 第58-59页 |
·兵工科研规划中的盲目性导致兵工建设周期性的失调 | 第59-60页 |
·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其兵工建设活动具有两面性 | 第60-62页 |
结束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学习期间学术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