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径曲线顶管越河三维数值仿真及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顶管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2-15页 |
1.1.1 早期的顶管技术 | 第12-13页 |
1.1.2 走向成熟的顶管技术 | 第13-15页 |
1.2 顶管施工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管土作用研究 | 第15-16页 |
1.2.2 顶管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研究 | 第16-18页 |
1.2.3 顶管或盾构越河施工技术研究 | 第18-20页 |
1.3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20-21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顶管施工工艺的选择与实施 | 第22-40页 |
2.1 顶管分类 | 第22-27页 |
2.1.1 按顶管直径的大小划分 | 第22-23页 |
2.1.2 按顶管管节的材料划分 | 第23页 |
2.1.3 按顶进距离划分 | 第23页 |
2.1.4 按施工顶管的埋置深度划分 | 第23-24页 |
2.1.5 按顶管的轴线划分 | 第24页 |
2.1.6 按顶管掘进机的作业形式划分 | 第24-27页 |
2.2 依托工程 | 第27-30页 |
2.2.1 工程概况 | 第27-28页 |
2.2.2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 第28-30页 |
2.2.3 工程难点 | 第30页 |
2.3 依托工程的施工工艺 | 第30-39页 |
2.3.1 顶管机型的选择 | 第30-32页 |
2.3.2 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 第32-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曲线顶管斜穿河流施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第40-60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顶管施工引起地层移动的一般规律 | 第40-43页 |
3.2.1 引起地层移动的原因 | 第40-42页 |
3.2.2 地层移动的一般规律 | 第42-43页 |
3.3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3-48页 |
3.3.1 ABAQUS的简介 | 第43-44页 |
3.3.2 基本假定 | 第44页 |
3.3.3 模型的建立 | 第44-46页 |
3.3.4 数值模拟的关键问题 | 第46-48页 |
3.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8-58页 |
3.4.1 对减阻泥浆注浆压力的分析 | 第48-55页 |
3.4.2 对泥水舱内支护压力的分析 | 第55-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顶管施工现场监测与结果分析 | 第60-71页 |
4.1 顶管施工数据 | 第60-62页 |
4.1.1 减阻泥浆注浆压力施工记录 | 第60页 |
4.1.2 泥水舱内支护压力施工记录 | 第60-61页 |
4.1.3 顶管顶推力施工记录 | 第61-62页 |
4.2 土体沉降监测方案 | 第62-64页 |
4.2.1 基准点设置 | 第62页 |
4.2.2 测点布置与量测频率 | 第62-63页 |
4.2.3 沉降监测 | 第63页 |
4.2.4 地面变形允许值与警戒值 | 第63-64页 |
4.3 土体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4.3.1 顶管顶进完毕地表沉降 | 第64-65页 |
4.3.2 地表横断面的沉降 | 第65-66页 |
4.4 顶进施工中测量与导向 | 第66-69页 |
4.4.1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 第66页 |
4.4.2 直线段顶进测量 | 第66-67页 |
4.4.3 曲线段顶进测量 | 第67-68页 |
4.4.4 顶进管道的允许偏差 | 第68页 |
4.4.5 顶管纠偏 | 第68-69页 |
4.5 管道偏差 | 第69-70页 |
4.5.1 管道内底高程偏差监测记录 | 第69页 |
4.5.2 管道水平轴线偏差监测记录 | 第69-7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结论 | 第71-72页 |
5.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附录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