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网红的符号化传播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8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8-20页
        1.3.1 研究方法第18页
        1.3.2 创新之处第18-20页
第2章 网红符号化传播的内涵与特征第20-25页
    2.1 网红符号化传播的内涵第20-23页
        2.1.1 网红相关概念界定第20-21页
        2.1.2 网红的发展变迁第21-23页
        2.1.3 网红的符号化传播倾向第23页
    2.2 网红符号化传播的特征第23-25页
        2.2.1 多元化符号传播第23-24页
        2.2.2 标签化符号传播第24页
        2.2.3 复制型符号传播第24-25页
第3章 网红符号化传播模式第25-40页
    3.1 差异化塑造符号联动情境第25-29页
        3.1.1 视频情境:自我展示场景第26-27页
        3.1.2 社交情境:互动聚集场景第27-28页
        3.1.3 电商情境:流量变现场景第28-29页
    3.2 多样化建构人物形象符号第29-32页
        3.2.1 从属或独立的女性形象符号第30-31页
        3.2.2 有趣或有才的男性形象符号第31-32页
        3.2.3 神秘或抽象的虚拟形象符号第32页
    3.3 大众化生产情绪共振符号第32-36页
        3.3.1 引发网络狂欢的话题型符号第33-34页
        3.3.2 驱动粉丝消费的参与型符号第34-35页
        3.3.3 解构流行文化的吐槽型符号第35-36页
    3.4 符号互动促使传播效果升级第36-40页
        3.4.1 情境互动实现自我话语权的满足第36-37页
        3.4.2 亲和人物形象设定拉近心理距离第37页
        3.4.3 传播内容满足受众碎片化的消费第37-38页
        3.4.4 小众化圈层实现自我身份的认同第38-40页
第4章 影响网红符号化传播的因素第40-47页
    4.1 环境因素:技术市场意识变革第40-42页
        4.1.1 网络技术发展降低符号使用门槛第40-41页
        4.1.2 资本市场大力扶持网红生产符号第41页
        4.1.3 消费主义意识主导大众符号消费第41-42页
    4.2 主体因素:强变现能力的塑造第42-44页
        4.2.1 自我呈现借助符号快速传播第42-43页
        4.2.2 人格化品牌打造强变现IP第43-44页
        4.2.3 符号模仿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第44页
    4.3 受众因素:符号趋同引发共鸣第44-47页
        4.3.1 基于猎奇心理的符号满足第44-45页
        4.3.2 基于信任关系的符号输出第45-46页
        4.3.3 基于意义社群的符号聚合第46-47页
第5章 网红符号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引导策略第47-52页
    5.1 网红符号化传播存在的问题第47-49页
        5.1.1 人格魅力资本化第47页
        5.1.2 大众文化世俗化第47-48页
        5.1.3 社会舆论操纵化第48页
        5.1.4 传播符号同质化第48-49页
    5.2 网红符号化传播的引导策略第49-52页
        5.2.1 媒体层面:加强正面舆情引导第49页
        5.2.2 管理层面:打击不良符号传播第49-50页
        5.2.3 主体层面:着力生产优质符号第50-51页
        5.2.4 受众层面:提升信息消费素养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知乎网意见领袖研究
下一篇:辽宁出版集团微信自媒体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