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4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厌氧生物处理 | 第14-18页 |
1.2.1 厌氧生化过程 | 第14-16页 |
1.2.2 挥发性脂肪酸对厌氧生化过程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3 碱度对厌氧生化过程的影响 | 第17页 |
1.2.4 氨对厌氧生化过程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5 磷对厌氧生化过程的影响 | 第18页 |
1.3 VFA、碱度、铵根和磷的测定方法评述 | 第18-42页 |
1.3.1 VFA的测定 | 第18-36页 |
1.3.2 碳酸盐的测定方法 | 第36-39页 |
1.3.3 铵根测定方法 | 第39-41页 |
1.3.4 磷酸盐的测定方法 | 第41-42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42-44页 |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42-43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43-44页 |
第二章 改进的两点滴定法测定厌氧消化系统中挥发性脂肪酸 | 第44-70页 |
2.1 方法原理 | 第44-48页 |
2.1.1 初始滴定点与滴定终点的选择 | 第44-46页 |
2.1.2 方法的建立 | 第46-48页 |
2.2 方法论证 | 第48-52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49-52页 |
2.2.2.1 样品的配制 | 第49-50页 |
2.2.2.2 具体实验操作 | 第50-51页 |
2.2.2.3 实验结果统计方法 | 第51-5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9页 |
2.3.1 乙酸盐标样的滴定验证 | 第52-54页 |
2.3.2 混合VFA的滴定验证 | 第54-57页 |
2.3.3 碳酸盐缓冲体系的影响 | 第57-59页 |
2.3.4 磷酸盐缓冲体系的影响 | 第59-61页 |
2.3.5 铵盐缓冲体系的影响 | 第61-63页 |
2.3.6 硫化物缓冲体系的影响 | 第63-65页 |
2.3.7 反应器出水的验证 | 第65-69页 |
2.3.7.1 实验室厌氧反应器出水VFA的测定 | 第65-68页 |
2.3.7.2 生产性厌氧反应器出水VFA的测定 | 第68-6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三章 pH滴定法测定厌氧消化系统中氨氮的研究 | 第70-98页 |
3.1 方法原理 | 第70-78页 |
3.1.1 滴定初始点与终点的选择 | 第70-72页 |
3.1.2 方法的建立 | 第72-78页 |
3.1.2.1 pH区间9.25-9.75 (method 1) | 第72-74页 |
3.1.2.2 pH区间8.75-9.75 | 第74-78页 |
3.2 方法论证 | 第78-80页 |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78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78-80页 |
3.2.2.1 样品的配制 | 第78-79页 |
3.2.2.2 具体实验操作 | 第79-80页 |
3.2.2.3 实验结果统计方法 | 第8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80-96页 |
3.3.1 铵根标样的滴定验证 | 第80-82页 |
3.3.2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82-86页 |
3.3.3 VFA缓冲体系的影响 | 第86-88页 |
3.3.4 磷酸盐缓冲体系的影响 | 第88-90页 |
3.3.5 碳酸盐缓冲体系的影响 | 第90-94页 |
3.3.6 硫化物的影响缓冲体系 | 第94-95页 |
3.3.7 反应器出水中铵根浓度的测定 | 第95-9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四章 pH滴定法测定厌氧消化系统中正磷酸盐的研究 | 第98-130页 |
4.1 方法原理 | 第98-110页 |
4.1.1 初始滴定点与滴定终点的选择 | 第98-100页 |
4.1.2 方法的建立 | 第100-110页 |
4.1.2.1 pH区间1.65-2.65 | 第100-102页 |
4.1.2.2 pH区间11.82-12.82 | 第102页 |
4.1.2.3 pH区间6.59-7.59 | 第102-110页 |
4.2 方法论证 | 第110-112页 |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10-111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111-112页 |
4.2.2.1 样品的配制 | 第111-112页 |
4.2.2.2 具体实验操作 | 第112页 |
4.2.2.3 实验结果统计方法 | 第11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29页 |
4.3.1 磷酸盐标样的滴定验证 | 第112-116页 |
4.3.2 铵缓冲体系的影响 | 第116-119页 |
4.3.3 VFA缓冲体系的影响 | 第119-121页 |
4.3.4 碳酸盐与硫化物缓冲体系的影响 | 第121-124页 |
4.3.5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124-126页 |
4.3.6 人工合成废水中磷酸盐的测定 | 第126-12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五章 pH滴定法测定厌氧消化系统中碳酸盐的研究 | 第130-148页 |
5.1 方法原理 | 第130-135页 |
5.1.1 初始滴定点与滴定终点的选择 | 第130-132页 |
5.1.2 方法的建立 | 第132-135页 |
5.2 方法的验证 | 第135-136页 |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35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135-136页 |
5.2.2.1 样品的配制 | 第135-136页 |
5.2.2.2 具体实验操作 | 第136页 |
5.2.2.3 实验结果统计方法 | 第13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36-146页 |
5.3.1 碳酸氢根标样的滴定验证 | 第136-138页 |
5.3.2 VFA缓冲体系的影响 | 第138-140页 |
5.3.3 铵缓冲体系的影响 | 第140-142页 |
5.3.4 磷酸盐缓冲体系的影响 | 第142-143页 |
5.3.5 硫化物缓冲体系的影响 | 第143-144页 |
5.3.6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144-146页 |
5.3.7 各影响因素的总结 | 第14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46-148页 |
结论 | 第148-150页 |
滴定指导 | 第150-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0页 |
致谢 | 第160-16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