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糖(醣)论文

甘露糖绿色合成路线多酶级联催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13-25页
    0.1 甘露糖简介第13页
    0.2 甘露糖应用第13-14页
    0.3 甘露糖制备方法第14-16页
        0.3.1 甘露糖化学法制备第14-15页
        0.3.2 甘露糖酶法制备第15页
        0.3.3 化学法与酶法联合制备第15-16页
    0.4 烟酰胺型辅酶循环体系研究第16-18页
        0.4.1 NAD+与NADH循环第16-17页
        0.4.2 NADP+与NADPH循环第17-18页
    0.5 多酶催化体系第18-23页
        0.5.1 稀有糖醛转化第19页
        0.5.2 手性异构体的合成第19-20页
        0.5.3 多酶级联与其他物理化学方法联用第20页
        0.5.4 多酶催化反应生成甘露糖研究第20-23页
    0.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0.7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1章 关键酶的筛选与制备第25-39页
    1.1 关键酶基因信息的筛选第25-31页
        1.1.1 菌株第25页
        1.1.2 引物第25-26页
        1.1.3 质粒第26-27页
        1.1.4 培养基第27页
        1.1.5 主要试剂第27-30页
            1.1.5.1 分子克隆相关试剂第27页
            1.1.5.2 DNA电泳相关试剂第27-28页
            1.1.5.3 蛋白电泳相关试剂第28-29页
            1.1.5.4 其他试剂与药品第29-30页
        1.1.6 实验仪器第30-31页
    1.2 实验方法第31-33页
        1.2.1 甘露醇-2-脱氢酶基因MDH的克隆与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1-33页
            1.2.1.1 引物设计及目的基因的扩增第31页
            1.2.1.2 目的基因与载体质粒的限制性酶切反应第31-32页
            1.2.1.3 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的连接及转化第32页
            1.2.1.4 菌落PCR及测序鉴定第32-33页
            1.2.1.5 重组质粒的转化与鉴定第33页
    1.3 关键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与表达第33-34页
    1.4 关键酶的纯化第34页
    1.5 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1.5.1 MDH基因克隆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构建第34-35页
        1.5.2 四种关键酶的表达与纯化第35-36页
    1.6 小结第36-39页
第2章 甘露醇-2-脱氢酶与甲酸脱氢酶偶联催化反应第39-46页
    2.1 供试材料与实验仪器第39页
        2.1.1 供试材料第39页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39页
        2.1.3 试剂配制第39页
    2.2 实验方法第39-42页
        2.2.1 酶动力学分析第39-41页
            2.2.1.1 甘露醇-2-脱氢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第39-40页
            2.2.1.2 甲酸脱氢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第40-41页
            2.2.1.3 甘露醇-2-脱氢酶与甲酸脱氢酶偶联催化反应酶动力学研究第41页
        2.2.2 MDH-FDH双酶级联反应实验方法第41-42页
            2.2.2.1 不同pH对双酶催化效率的影响第41页
            2.2.2.2 甘露醇-2-脱氢酶与甲酸脱氢酶双酶级联催化果糖生成甘露醇反应第41-42页
        2.2.3 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第4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42-44页
        2.3.1 不同pH的缓冲液对甘露醇转化率的影响第42-43页
        2.3.2 甘露醇-2-脱氢酶与甲酸脱氢酶双酶级联催化果糖生成甘露醇反应第43-44页
    2.4 小结第44-46页
第3章 甘露醇-1-脱氢酶与NADH氧化酶偶联催化反应第46-52页
    3.1 供试材料与实验仪器第46页
        3.1.1 供试材料第46页
        3.1.2 实验仪器第46页
    3.2 实验方法第46-49页
        3.2.1 酶动力学分析第46-48页
            3.2.1.1 甘露醇-1-脱氢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第46-47页
            3.2.1.2 NADH氧化酶催化动力学研究第47-48页
            3.2.1.3 甘露醇-1-脱氢酶与NADH氧化酶耦联催化过程研究第48页
        3.2.3 关键酶甘露醇-1-脱氢酶温度稳定性实验第48页
        3.2.4 甘露醇浓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第48-49页
        3.2.5 MTD-NOX双酶级联反应实验方法第49页
        3.2.6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第4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9-51页
        3.3.1 关键酶甘露醇-1-脱氢酶的温度稳定性第49-50页
        3.3.2 甘露醇浓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第50-51页
        3.3.3 甘露醇-1-脱氢酶与NADH氧化酶双酶催化反应结果第51页
    3.4 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四酶级联催化果糖转化甘露糖第52-57页
    4.1 供试材料与实验仪器第52页
        4.1.1 供试材料第52页
        4.1.2 实验仪器第52页
    4.2 实验方法第52-54页
        4.2.1 一锅法催化果糖转化甘露糖第52-53页
        4.2.2 一锅两步法催化果糖转化甘露糖第53页
        4.2.3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第53-5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4-55页
        4.3.1 一锅法催化果糖转化甘露糖反应结果第54页
        4.3.2 一锅两步法催化果糖转化甘露糖反应结果第54-55页
    4.4 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关键酶甘露醇-1-脱氢酶延伸研究第57-67页
    5.1 引言第57页
    5.2 供试材料与实验仪器第57-59页
        5.2.1 供试材料第57-58页
            5.2.1.1 菌株第57页
            5.2.1.2 引物第57-58页
            5.2.1.3 质粒第58页
        5.2.2 培养基第58-59页
        5.2.3 主要试剂第59页
    5.3 实验方法第59-63页
        5.3.1 拟南芥cDNA合成第59页
        5.3.2 拟南芥甘露醇-1-脱氢酶基因AtMTD克隆与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9-61页
            5.3.2.1 引物设计及目的基因的扩增第59-60页
            5.3.2.2 RF克隆法构建大肠杆菌表达载体第60页
            5.3.2.3 重组质粒的转化与鉴定第60-61页
        5.3.3 拟南芥甘露醇-1-脱氢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诱导与表达第61-62页
            5.3.3.1 重组质粒的线性化及转化第61-62页
            5.3.3.2 拟南芥甘露醇-1-脱氢酶基因AtMTD的表达第62页
        5.3.4 胡萝卜甘露醇-1-脱氢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与表达第62-63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63-65页
        5.4.1 拟南芥甘露醇-1-脱氢酶基因AtMTD克隆与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3-64页
        5.4.2 胡萝卜甘露醇-1-脱氢酶DcMTD的表达与纯化第64-65页
    5.5 小结第65-6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8页
    6.1 结论第67页
    6.2 工作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上转换纳米探针的构建及细胞内pH、缺氧环境的成像检测研究
下一篇:养分异质对结缕草克隆分株内源激素和有机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