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福建马蓝有效成分累积及其分子基础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1页
    1 引言第12页
    2 药用植物马蓝研究进展第12-20页
        2.1 本草考证第13-14页
        2.2 资源调查第14页
        2.3 育种栽培第14-15页
        2.4 生物学性状鉴定第15-16页
        2.5 化学成分第16-17页
        2.6 有效成分组分析第17-18页
        2.7 分子生物学研究第18-19页
        2.8 药理作用第19-20页
        2.9 临床应用第20页
    3 药用植物转录组学研究进展第20-29页
        3.1 含萜类药用植物第20-22页
        3.2 含苯丙素类药用植物第22-24页
        3.3 含生物碱类药用植物第24-25页
        3.4 含苷类药用植物第25-27页
        3.5 含醌类药用植物第27页
        3.6 其他成分药用植物第27-28页
        3.7 药用植物抗逆性第28-29页
    4 本研究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福建马蓝样本采集、鉴别及生长特征分析第31-4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2.1 福建马蓝生物性状特征观察与鉴别第33-35页
        2.2 马蓝茎节生长特征分析第35-38页
    3 小结与讨论第38-40页
第三章 福建马蓝根、茎、叶及土壤中化学元素测定第40-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3 小结与讨论第45-47页
第四章 福建马蓝红外光谱与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第47-58页
    第一节 福建马蓝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的研究第47-5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7-4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8-52页
    第二节 福建马蓝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第52-5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2-5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3-56页
        3 小结与讨论第56-58页
第五章 福建马蓝有效成分累积变化特征的研究第58-74页
    第一节 福建马蓝根、茎、叶中靛蓝、靛玉红累积特征第59-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9-63页
    第二节 福建马蓝根、茎、叶中腺苷、吲哚苷累积特征第63-6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4-68页
    第三节 福建马蓝根、茎、叶中挥发性成分累积特征第68-7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8-6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9-72页
        3 小结与讨论第72-74页
第六章 福建马蓝叶与根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分析第74-12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4-7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6-126页
        2.1 马蓝叶与根转录组测序第76-83页
        2.2 马蓝叶与根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83-97页
        2.3 马蓝吲哚苷合成代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97-113页
        2.4 马蓝叶与根元素累积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113-121页
        2.5 萜类、黄酮类成分代谢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第121-126页
    3 小结与讨论第126-129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129-132页
    7.1 本研究主要结论第129-130页
    7.2 本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第130-131页
    7.3 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设想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4页
附录第144-148页
    1 本文涉及的主要缩写词列表第144-145页
    2 马蓝叶与根差异表达基因部分序列信息第145-148页
致谢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生态类型区烤烟K326香型差异形成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
下一篇:田间水稻化感抑草作用形成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