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特种焊接论文--激光焊论文

高热裂倾向镁合金细晶薄板的激光焊接行为及液化机理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5-32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常用镁合金及板材应用现状第16-19页
    1.3 细晶镁合金板材的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19-22页
        1.3.1 异步轧制第19-20页
        1.3.2 交叉轧制第20页
        1.3.3 累积轧制第20-21页
        1.3.4 大应变轧制第21-22页
    1.4 镁合金激光焊接技术研究进展第22-30页
        1.4.1 镁合金激光焊接特点第22页
        1.4.2 镁合金激光焊接的研究现状第22-26页
        1.4.3 镁合金激光焊接缺陷第26-30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30-32页
第2章 实验过程第32-39页
    2.1 实验流程第32页
    2.2 焊接母材的制备第32-34页
        2.2.1 合金铸锭的制备第32-33页
        2.2.2 均匀化处理第33页
        2.2.3 板材的制备第33-34页
        2.2.4 填充带材的制备第34页
    2.3 焊接母材的焊前处理第34页
    2.4 焊接设备及辅助装置第34-36页
        2.4.1 激光焊接设备第34-35页
        2.4.2 焊接夹具及气体保护第35-36页
    2.5 焊接方法及流程第36-37页
    2.6 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检测第37-39页
        2.6.1 显微组织第37页
        2.6.2 力学性能检测第37-39页
第3章 AZ91镁合金细晶薄板的激光焊接行为及液化机理的研究第39-59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AZ91镁合金细晶薄板组织及力学性能第39-42页
        3.2.1 AZ91细晶薄板的显微组织第39-41页
        3.2.2 AZ91细晶薄板的力学性能第41-42页
    3.3 AZ91细晶薄板的焊接工艺研究第42-47页
        3.3.1 自熔焊焊接工艺第42-44页
        3.3.2 填带焊焊接工艺第44-47页
    3.4 AZ91细晶薄板激光焊接接头微观组织特征第47-55页
        3.4.1 熔合区(FZ)的组织特征第47-50页
        3.4.2 半熔化区(PMZ)的组织特征第50-51页
        3.4.3 半熔化区的液化机理第51-54页
        3.4.4 热影响区(HAZ)的组织特征第54-55页
    3.5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特点第55-58页
        3.5.1 显微硬度第55页
        3.5.2 拉伸性能第55-57页
        3.5.3 拉伸断口第57-58页
    3.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4章 ZK60-0.5Y镁合金细晶薄板的激光焊接行为及液化机理的研究第59-82页
    4.1 引言第59页
    4.2 ZK60-0.5Y镁合金细晶薄板的组织性能特征第59-61页
        4.2.1 ZK60-0.5Y镁合金板材的显微组织第59-61页
        4.2.2 ZK60-0.5Y镁合金细晶薄板的力学性能第61页
    4.3 ZK60-0.5Y镁合金细晶薄板的焊接工艺研究第61-67页
        4.3.1 自熔焊焊接工艺第61-63页
        4.3.2 填带焊焊接工艺第63-67页
    4.4 ZK60-0.5Y镁合金细晶薄板焊接接头组织特征第67-77页
        4.4.1 接头组织演变规律第67页
        4.4.2 熔合区(FZ)的组织特征第67-70页
        4.4.3 半熔化区(PMZ)及热影响区(HAZ)的组织特征第70-72页
        4.4.4 半熔化区的液化机理第72-77页
    4.5 接头力学性能第77-81页
        4.5.1 显微硬度第77-78页
        4.5.2 室温拉伸性能第78-79页
        4.5.3 拉伸断口形貌特征第79-81页
    4.6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3页
致谢第93-94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4-95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TOD理论的轨道交通站点多目标规划模型优化研究
下一篇:聚氨酯泡沫上功能分子的固定及其吸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