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污水处理过程碳排放研究 | 第9-11页 |
1.2.1 国内污水处理过程碳排放研究 | 第9-10页 |
1.2.2 国外污水处理过程碳排放研究 | 第10-11页 |
1.2.3 国内外研究不足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1-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 | 第14-25页 |
2.1 碳排放核算方法比较 | 第14-16页 |
2.2 核算对象的界定 | 第16-17页 |
2.3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碳排放核算方法 | 第17-19页 |
2.3.1 生活污水CH_4直接排放 | 第17-18页 |
2.3.2 生活污水N_2O排放 | 第18-19页 |
2.3.3 生活污水CO_2间接排放 | 第19页 |
2.4 污泥处理碳排放核算方法 | 第19-24页 |
2.4.1 焚烧 | 第19-20页 |
2.4.2 建材综合利用 | 第20-21页 |
2.4.3 填埋 | 第21-22页 |
2.4.4 堆肥 | 第22-23页 |
2.4.5 土地利用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甲烷排放因子的确定 | 第25-30页 |
3.1 污水处理厂概况 | 第25页 |
3.2 污水处理工艺 | 第25-27页 |
3.3 各构筑物处理甲烷的释放通量 | 第27-28页 |
3.4 甲烷年释放总量及排放因子 | 第28-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核算 | 第30-53页 |
4.1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碳排放核算 | 第31-37页 |
4.1.1 生活污水CH_4排放量 | 第31-33页 |
4.1.2 生活污水N_2O排放量 | 第33页 |
4.1.3 生活污水CO_2间接排放量 | 第33-35页 |
4.1.4 江苏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碳排放量分析 | 第35-36页 |
4.1.5 江苏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碳排放水平分析 | 第36-37页 |
4.1.6 江苏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碳排放模型和预测 | 第37页 |
4.2 污泥处理碳排放核算 | 第37-51页 |
4.2.1 焚烧 | 第39-41页 |
4.2.2 建材综合利用 | 第41-42页 |
4.2.3 填埋 | 第42-44页 |
4.2.4 堆肥 | 第44-46页 |
4.2.5 土地利用 | 第46-48页 |
4.2.6 江苏省污泥处理碳排放量分析 | 第48-49页 |
4.2.7 江苏省污泥处理碳排放水平分析 | 第49-50页 |
4.2.8 江苏省污泥处理碳排放模型和预测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江苏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低碳运行策略 | 第53-58页 |
5.1 合理规划生活污水收集输送系统 | 第53页 |
5.2 降低生活污水处理过程能耗消耗 | 第53-54页 |
5.3 选择合适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 第54-56页 |
5.4 选择合适的生活污泥处理技术 | 第56-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8-6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8页 |
6.2 创新点 | 第58-59页 |
6.3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