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宽对高铁桩承式路堤的影响及异常变形分析治理研究
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2-4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1 深厚层软土地基处理的特殊性 | 第12-13页 |
1.1.2 桩承式加筋应用前景 | 第13-15页 |
1.2 桩承式加筋路堤 | 第15-39页 |
1.2.1 桩承式加筋路堤组成及其作用 | 第15-18页 |
1.2.2 国内外应用现状 | 第18-22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39页 |
1.3 路基帮宽 | 第39-42页 |
1.3.1 国内外应用现状 | 第40页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40-42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42-44页 |
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4-58页 |
2.1 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44-45页 |
2.2 PLAXIS 3D简介 | 第45-46页 |
2.3 工程简介 | 第46-47页 |
2.4 本构模型选取 | 第47-50页 |
2.4.1 土体本构模型 | 第47-48页 |
2.4.2 结构单元 | 第48-50页 |
2.5 数值模型建立 | 第50-57页 |
2.5.1 模型尺寸 | 第50-53页 |
2.5.2 模型参数选取 | 第53-54页 |
2.5.3 施工过程模拟 | 第54页 |
2.5.4 模型网格划分 | 第54-55页 |
2.5.5 模型验证 | 第55-5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3 桩承式加筋路堤填筑过程性状分析 | 第58-79页 |
3.1 沉降分析 | 第58-64页 |
3.1.1 土体 | 第58-62页 |
3.1.2 桩体 | 第62-63页 |
3.1.3 土工格栅 | 第63-64页 |
3.2 侧向变形分析 | 第64-70页 |
3.2.1 土体 | 第64-67页 |
3.2.2 桩体 | 第67-69页 |
3.2.3 土工格栅 | 第69-70页 |
3.3 受力分析 | 第70-76页 |
3.3.1 土体 | 第70-72页 |
3.3.2 桩体 | 第72-74页 |
3.3.3 土工格栅 | 第74-76页 |
3.4 桩土应力比及荷载分担比 | 第76-7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4 桩承式加筋路堤帮填影响分析 | 第79-95页 |
4.1 沉降分析 | 第79-85页 |
4.1.1 土体 | 第79-83页 |
4.1.2 桩体 | 第83-84页 |
4.1.3 土工格栅 | 第84-85页 |
4.2 侧向变形分析 | 第85-89页 |
4.2.1 土体 | 第85-86页 |
4.2.2 桩体 | 第86-88页 |
4.2.3 土工格栅 | 第88-89页 |
4.3 受力分析 | 第89-92页 |
4.3.1 桩体 | 第89-91页 |
4.3.2 土工格栅 | 第91-92页 |
4.4 桩土应力比及荷载分担比 | 第92-9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5 异常变形原因分析 | 第95-115页 |
5.1 异常变形概述 | 第95-97页 |
5.2 潜在原因分析 | 第97-100页 |
5.2.1 桩端未进入持力层 | 第97-98页 |
5.2.2 桩间软土过于软弱 | 第98-99页 |
5.2.3 持力层土体分布不均匀 | 第99-100页 |
5.3 数值建模对比分析 | 第100-114页 |
5.3.1 桩端未进入持力层工况变形分析 | 第100-102页 |
5.3.2 桩间土过于软弱工况变形分析 | 第102-104页 |
5.3.3 持力层土体分布不均匀工况变形分析 | 第104-105页 |
5.3.4 三种工况的对比 | 第105-106页 |
5.3.5 持力层土体分布不均工况深入分析 | 第106-11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6 异常变形治理分析 | 第115-122页 |
6.1 异常变形治理措施 | 第115-116页 |
6.2 异常变形治理效果 | 第116-12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22-126页 |
7.1 结论 | 第122-124页 |
7.2 展望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0页 |
作者简历及文章发表情况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