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一、解雇保护被追究刑事责任劳动者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 第13-31页 |
(一)用人单位单方解雇被追究刑事责任劳动者的立法现状及意义 | 第13-17页 |
1、用人单位单方解雇被追究刑事责任劳动者的立法梳理 | 第13-15页 |
2、用人单位单方解雇被追究刑事责任劳动者的立法意义 | 第15-17页 |
(二)用人单位单方解雇被追究刑事责任劳动者的司法困境 | 第17-24页 |
1、即时解雇权行使的期限问题 | 第17-20页 |
2、过失犯罪与工伤的竞合问题 | 第20-23页 |
3、刑事责任不同的处理问题 | 第23-24页 |
(三)用人单位单方解雇被追究刑事责任劳动者的制度缺陷 | 第24-31页 |
1、与其他法律逻辑上的自洽方面 | 第24-27页 |
2、程序要件方面 | 第27-29页 |
3、社会效应方面 | 第29-31页 |
二、域外解雇保护被追究刑事责任劳动者的制度考察及启示 | 第31-37页 |
(一)概括式规定 | 第31-33页 |
1、德国 | 第31-32页 |
2、法国 | 第32-33页 |
3、其他 | 第33页 |
(二)列举式规范 | 第33-35页 |
1、我国台湾 | 第33-34页 |
2、土耳其 | 第34-35页 |
3、其他 | 第35页 |
(三)比较法考察对我国的立法启示 | 第35-37页 |
三、完善我国解雇保护被追究刑事责任劳动者的立法思考 | 第37-44页 |
(一)比例原则的合理适用 | 第37-38页 |
(二)立法规范的多因素考量 | 第38-42页 |
1、主观的过错程度 | 第39页 |
2、人身自由的受限程度 | 第39-40页 |
3、工作职务的关联程度 | 第40-41页 |
4、其他特殊情况 | 第41-42页 |
(三)程序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42-44页 |
1、明确设置除斥期间 | 第42-43页 |
2、加强工会监督权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