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吸附法除砷的研究进展 | 第12-22页 |
1.2.1 主要的吸附材料 | 第12-16页 |
1.2.2 影响吸附的因素 | 第16-17页 |
1.2.3 砷的吸附形态 | 第17-18页 |
1.2.4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18-19页 |
1.2.5 等温吸附曲线模型 | 第19-21页 |
1.2.6 吸附热力学模拟方程 | 第21-2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红层砂岩对砷吸附行为研究 | 第24-3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2.1.1 实验岩石 | 第24页 |
2.1.2 试剂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29页 |
2.2.1 红层砂石理化性质分析 | 第25-27页 |
2.2.2 粒径对红层砂岩吸附水中砷的影响 | 第27页 |
2.2.3 溶液砷初始浓度对红层砂岩吸附水中砷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4 pH对红层砂岩吸附水中砷的影响 | 第28页 |
2.2.5 温度对红层砂岩吸附水中的砷的影响 | 第28页 |
2.2.6 砷溶液浓度检测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2.3.1 红层砂岩理化性质分析 | 第29-31页 |
2.3.2 粒径对红层砂岩吸附水中砷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3 溶液砷初始浓度对红层砂岩吸附水中砷的影响 | 第32-34页 |
2.3.4 pH对红层砂岩吸附水中砷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5 温度对红层吸附水中的砷的影响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38-47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3.2 实验结果与动力学分析 | 第38-45页 |
3.2.1 实验结果 | 第38-39页 |
3.2.2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39-40页 |
3.2.3 吸附动力学分析 | 第40-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47-54页 |
4.1 实验方法 | 第47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7-52页 |
4.2.1 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 | 第47-48页 |
4.2.2 等温吸附模型 | 第48-50页 |
4.2.3 热力学分析 | 第50-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解吸实验研究 | 第54-59页 |
5.1 解吸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5.1.1 实验器材 | 第54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5.2 解吸实验结果及吸附机理分析 | 第55-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