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5-60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5-20页 |
1.2 研究价值 | 第20-23页 |
1.3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 第23-5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53-54页 |
1.5 研究难点、创新点与研究思路 | 第54-60页 |
2 平台社会:兴起、内涵与层次模型 | 第60-91页 |
2.1 信息社会形态演进与平台社会兴起 | 第60-69页 |
2.2 平台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 第69-82页 |
2.3 平台社会的构成要素与层次模型 | 第82-91页 |
3 平台社会中个人数据传播的理论模型 | 第91-123页 |
3.1 个人数据的内涵 | 第91-98页 |
3.2 平台社会与个人数据传播的互构关系 | 第98-116页 |
3.3 平台社会中个人数据传播的结构模型 | 第116-123页 |
4 平台社会中个人数据的内容结构 | 第123-158页 |
4.1 研究设计 | 第124-137页 |
4.2 研究发现:应用平台功能模块与个人数据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137-152页 |
4.3 研究结论与讨论:应用平台与个人数据间形成紧密交织的关系结构 | 第152-156页 |
4.4 研究局限 | 第156-158页 |
5 平台社会中个人数据的开放结构 | 第158-185页 |
5.1 研究设计 | 第159-163页 |
5.2 研究发现:应用平台间个人数据开放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163-178页 |
5.3 研究结论与讨论:应用平台间形成中心化的个人数据开放关系结构 | 第178-183页 |
5.4 研究局限 | 第183-185页 |
6 结论、治理对策及展望 | 第185-19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85-187页 |
6.2 治理对策 | 第187-191页 |
6.3 下一步研究展望 | 第191-193页 |
致谢 | 第193-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195-211页 |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2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