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1页 |
1.1 转基因抗虫水稻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1.1 转Bt基因水稻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1.2 新型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1.3 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进程 | 第17-18页 |
1.2 转Bt基因抗虫水稻对非靶标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1.2.1 非靶标植食者 | 第18-19页 |
1.2.2 捕食者 | 第19-21页 |
1.2.3 寄生者 | 第21-22页 |
1.2.4 腐食者 | 第22-23页 |
1.3 Meta分析在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 第23-29页 |
1.3.1 Meta分析的基本介绍 | 第23-24页 |
1.3.2 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24-27页 |
1.3.3 Meta分析在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应用Meta分析评价Bt水稻对稻飞虱的影响 | 第31-4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2.1.1 文献搜集 | 第32页 |
2.1.2 文献筛选 | 第32-33页 |
2.1.3 数据分析 | 第33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2.2.1 Bt水稻对稻飞虱的影响 | 第39页 |
2.2.2 Bt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影响 | 第39-40页 |
2.2.3 转cry2A基因抗虫水稻对稻飞虱的影响 | 第40-41页 |
2.3 讨论 | 第41-43页 |
第三章 转cry2A基因抗虫水稻对褐飞虱与白背飞虱种间互作的影响 | 第43-6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3.1.1 供试水稻 | 第44页 |
3.1.2 供试昆虫 | 第44-45页 |
3.1.3 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物学实验 | 第45页 |
3.1.4 取食、产卵垂直分布试验 | 第45页 |
3.1.5 田间试验 | 第45-46页 |
3.1.6 数据统计 | 第4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9页 |
3.2.1 转cry2A基因抗虫水稻上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间互作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 第46-51页 |
3.2.2 转cry2A基因抗虫水稻上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间互作对其取食垂直分布的影响 | 第51-54页 |
3.2.3 转cry2A基因抗虫水稻上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间互作对其产卵垂直分布的影响 | 第54-56页 |
3.2.4 转cry2A基因抗虫水稻上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田间种群动态 | 第56-59页 |
3.3 讨论 | 第59-61页 |
总结 | 第61-63页 |
本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 第61-62页 |
今后有待继续开展的工作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81页 |
附录Ⅰ 转cry2A基因抗虫水稻在褐飞虱取食后叶鞘游离氨基酸变化 | 第81-8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1-82页 |
1.1 供试水稻 | 第81页 |
1.2 水稻游离氨基酸测定 | 第81-82页 |
1.3 数据统计 | 第82页 |
2 结果 | 第82-85页 |
3 讨论 | 第85-87页 |
附录Ⅱ 作者简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