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图像化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及应对方式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导论第11-14页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 研究现状第12页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14页
        1、研究思路第12-13页
        2、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一、图像化第14-26页
    (一) 图像化内涵的界定第14-16页
        1、图像化的文化转向实质第14-15页
        2、其载体仅限于当代图像第15-16页
        3、当代图像的多样化类型第16页
    (二) 图像化的成因第16-20页
        1、技术产物,科技进步的助力第17-18页
        2、经济产物,商品经济的推动第18页
        3、进化产物,生理基础与偏好第18-20页
    (三) 图像化的特征及表现第20-26页
        1、信息传递中图像的渐趋中心化第20-22页
        2、现代成像中的技术依赖核心化第22-23页
        3、图像叙事的真实与失真平行化第23-26页
二、图像化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利影响第26-38页
    (一) 对教育对象思想行为的有利影响第26-30页
        1、信息的确定性和形象性得以增强第26-27页
        2、中学生思维和认知方式得以拓展第27-28页
        3、外围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得以优化第28-30页
        4、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第30页
    (二) 对教育内容和过程的有利影响第30-34页
        1、推动思想政治教学理念的形象化革新第30-31页
        2、支撑中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情景化呈现第31-32页
        3 、实现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海量化供应第32-33页
        4 、促使中学思政教学设计的结构性调整第33-34页
    (三) 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有利影响第34-38页
        1、更加长远,权威评价体系彰显核心素养第34-36页
        2、更加全面,教师业务评价增补工具要素第36页
        3、更加理性,学生自评因子关注职业发展第36-38页
三、图像化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不利影响第38-45页
    (一) 对教育对象思想行为的不利影响第38-40页
        1、泛起了信息浅层化碎片化阅读风潮第38-39页
        2、诱发了对不良图像信息的模仿行为第39-40页
    (二) 对教育内容和过程的不利影响第40-42页
        1、近水楼台,模糊了既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第40-41页
        2、喧宾夺主,冲击了传统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第41-42页
        3、弄巧成拙,引发了教育内容图像化的生搬硬套第42页
    (三) 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不利影响第42-45页
        1、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评价功利化第42-43页
        2、大众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认识狭隘化第43-44页
        3、部分中学生主体自评价值取向庸俗化第44-45页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应对图像化第45-57页
    (一) 营造多方共建的信息生态圈第45-47页
        1、建立官方权威信息监管体系第45-46页
        2、强化平台企业信息责任观念第46-47页
        3、唤醒群众社会信息把关意识第47页
    (二) 创设多维度立体的教学环境第47-50页
        1、以图助教,教育内容形象展示第48-49页
        2、以音助教,科学强化教育成效第49页
        3、以文助教,系统深化教育内容第49-50页
    (三) 深化学生为主体的人图互动第50-52页
        1、以代入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50-52页
        2、以辩证法擢升学生辨识能力第52页
    (四) 合理调配学习内容的图文率第52-54页
        1、不吝图文地解释抽象内容第52-53页
        2 、惜图如金地点破基础内容第53-54页
    (五) 提升教师现代综合职业素养第54-57页
        1 、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信息的影响第54页
        2 、明晰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定位第54-55页
        3 、与时俱进谙习现代教具的使用第55页
        4 、研习运用理论授业解惑的本领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东博文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宁德市民族学校畲族传统体育的开展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