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雷竹根围孢囊线虫的鉴定、检测及其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25页
    1 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和危害第16-18页
        1.1 发生分布及危害第16-17页
        1.2 孢囊线虫的生活史第17-18页
        1.3 孢囊线虫的孵化特点第18页
    2 我国竹林种植分布及竹子根围线虫病害第18-19页
        2.1 中国竹林种植分布第18页
        2.2 竹子根围线虫第18-19页
    3 孢囊线虫属的分类鉴定方法及主要特征第19-21页
        3.1 形态学鉴定第19-20页
            3.1.1 形态特征描述第19页
            3.1.2 形态测量值第19-20页
        3.2 分子鉴定第20-21页
            3.2.1 基于rDNA-ITS的分子数据第20页
            3.2.2 ITS-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ITS-PCR-RFLP)第20-21页
            3.2.3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第21页
    4 孢囊线虫的分子检测研究概述第21-23页
        4.1 特异性引物双重PCR第21-22页
        4.2 DNA条码第22页
        4.3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22-23页
        4.4 LAMP技术第23页
    5 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寄生雷竹的孢囊线虫种类鉴定第25-3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8页
        1.1 仪器与试剂第25页
        1.2 实验方法第25-28页
            1.2.1 线虫标本的采集第25页
            1.2.2 线虫的分离第25-26页
            1.2.3 2龄幼虫的杀死、固定和临时玻片的制备第26页
            1.2.4 阴门锥的制作第26页
            1.2.5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样品制备第26页
            1.2.6 DNA的提取第26-27页
            1.2.7 rDNA-ITS区和28S D2D3区的扩增第27页
            1.2.8 PCR产物纯化、连接及转化第27-2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8-35页
        2.1 田间症状第28-29页
        2.2 形态学鉴定结果第29-33页
            2.2.1 形态特征描述第29-31页
            2.2.2 形态测量数据第31-33页
        2.3 rDNA-ITS区和28S D2D3区的扩增结果第33-35页
    3 小结与讨论第35-37页
第三章 朝鲜孢囊线虫特异性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第37-4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40页
        1.1 线虫标本的收集第37页
        1.2 线虫的分离第37页
        1.3 DNA的提取第37页
        1.4 基于ITS区设计朝鲜孢囊线虫特异性引物第37-39页
        1.5 PCR反应体系的优化第39页
        1.6 PCR反应体系的特异性检测第39-40页
        1.7 双重PCR的灵敏度检测第4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0-45页
        2.1 特异性引物的设计及筛选第40-41页
        2.2 PCR反应体系的优化第41-42页
        2.3 特异性检测第42-44页
        2.4 灵敏度检测第44-45页
    3 小结与讨论第45-46页
第四章 朝鲜孢囊线虫孵化特性研究第46-5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6-47页
        1.1 仪器与试剂第46页
        1.2 实验方法第46-47页
            1.2.1 线虫标本的采集第46页
            1.2.2 温度对朝鲜孢囊线虫孵化的影响第46页
            1.2.3 雷竹根围的土壤渗出液对朝鲜孢囊线虫孵化的影响第46页
            1.2.4 Zn~(2+)、Cu~(2+)对朝鲜孢囊线虫孵化的影响第46-47页
            1.2.5 温度对朝鲜孢囊线虫2龄幼虫生活力的影响第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7-50页
        2.1 温度对朝鲜孢囊线虫孵化的影响第47-48页
        2.2 Zn~(2+)、Cu~(2+)对朝鲜孢囊线虫孵化的影响第48-49页
        2.3 雷竹根围的土壤渗出液对朝鲜孢囊线虫孵化的影响第49-50页
        2.4 温度对朝鲜孢囊线虫2龄幼虫生活力的影响第50页
    3 小结与讨论第50-52页
第五章 朝鲜孢囊线虫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52-6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2-57页
        1.1 仪器和试剂第52页
        1.2 实验方法第52-57页
            1.2.1 线虫来源第52页
            1.2.2 总RNA的提取第52-53页
            1.2.3 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第53页
            1.2.4 保守序列的扩增第53-54页
            1.2.5 PCR扩增产物的纯化、连接、转化及测序第54页
            1.2.6 RACE-cDNA的制备第54-55页
            1.2.7 5'-RACE和3'-RACE cDNA末端扩增第55-56页
            1.2.8 Hk-eng全长序列的获得第56页
            1.2.9 Hk-eng全长序列特征分析第56-5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7-60页
        2.1 保守序列的扩增结果第57页
        2.2 5'-RACE和3'-RACE的扩增结果第57页
        2.3 全长序列的获得与分析第57-60页
    3 小结与讨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71页
附录第71-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龙井茶HPLC品质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延安秧歌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