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商标法论文

商标侵权语境下的混淆问题探析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11页
一、从识别到混淆第11-19页
    (一) 商标的识别作用第11-14页
        1.识别对象第11-12页
        2.识别主体第12页
        3.识别方式第12-13页
        4.识别结果第13-14页
    (二) 消费者的识别与混淆第14-19页
        1.商标的本位——信息第14-16页
        2.消费者认知第16-18页
        3.虚假来源信息对消费者的影响第18-19页
二、不同场合下混淆的含义第19-25页
    (一) 混淆与误认、误导第19-20页
    (二) 商标注册中的混淆第20-21页
    (三) 商标侵权中的混淆第21-25页
        1.有实际损害的商标侵权第22-23页
        2.无实际损害的商标侵权第23-25页
三、作为侵权构成要件的混淆可能性第25-35页
    (一) 混淆可能性的认定第25-27页
        1.混淆可能性的概念和地位第25页
        2.混淆可能性的认定方式第25-26页
        3.混淆可能性的认定标准第26-27页
    (二) 各国商标侵权的立法模式第27-30页
        1.美国:混淆可能性第27-28页
        2.欧盟:相似性+混淆可能性第28页
        3.日本:相似性第28-29页
        4.国际条约第29-30页
    (三) 我国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第30-35页
        1.我国商标侵权理论的立法发展第30-32页
        2.相似性标准第32-33页
        3.现行《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33-35页
四、作为侵权损害结果的混淆第35-43页
    (一) 商标的使用与混淆第35-38页
        1.商标使用第35-36页
        2.商标的使用行为与混淆的关系第36页
        3.商标混淆的价值定位第36-38页
    (二) 不同混淆类型的损害结果第38-43页
        1.直接混淆与间接混淆第38-39页
        2.正向混淆与反向混淆第39-41页
        3.售前混淆、售中混淆与售后混淆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同时履行抗辩权效力及延伸影响
下一篇:合理使用判断中的转换性使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