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1 卒中后认知和情感障碍发生的机制 | 第13页 |
2.2 脑小血管病 | 第13-15页 |
2.2.1 腔隙性脑梗死 | 第14页 |
2.2.2 脑微出血 | 第14-15页 |
2.2.3 脑白质疏松 | 第15页 |
2.2.4 血管周围间隙 | 第15页 |
2.3 脑卒中后认知、情感障碍的评测 | 第15-16页 |
2.4 事件相关电位P300 | 第16页 |
2.5 事件相关电位对于脑卒中后抑郁、认知的临床应用 | 第16-18页 |
第3章 52例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和情感障碍与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的相关性分析 | 第18-21页 |
3.1 前言 | 第18页 |
3.2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3.2.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3.2.2 神经心理学测评 | 第18-19页 |
3.2.3 事件相关电位评定 | 第19-20页 |
3.2.4 研究对象的分组 | 第20页 |
3.2.5 统计学方法 | 第20-21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1-28页 |
4.1 一般资料分析 | 第21页 |
4.2 四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 | 第21-22页 |
4.3 P300振幅、潜伏期及平均反应时间与认知的关系 | 第22-23页 |
4.4 P300振幅、潜伏期及平均反应时间与情感的关系 | 第23-25页 |
4.5 P300潜伏期、振幅及平均反应时间数值与神经心理学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25-28页 |
第5章 讨论 | 第28-31页 |
5.1 P300振幅和潜伏期在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中的特点 | 第28-29页 |
5.2 P300振幅和潜伏期在脑小血管病情感障碍中的特点 | 第29页 |
5.3 P300振幅和潜伏期与MMSE、Mo CA分值的相关性 | 第29-30页 |
5.4 P300振幅和潜伏期与HAMD、HAMA分值的相关性 | 第30页 |
5.5 脑小血管病致认知、情感障碍的危险因素 | 第30-3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40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