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6页 |
1.1 引言 | 第15-2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20页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20-23页 |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23-24页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5页 |
1.4 项目来源和经费支持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32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6页 |
2.2 栽培小区设置 | 第26-27页 |
2.3 施氮、减水处理 | 第27-28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2.4.1 叶片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 第29页 |
2.4.2 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片水力导度及叶片水势的测定 | 第29-30页 |
2.4.3 枝条木质部比导率与枝条导水损失率的测定 | 第30页 |
2.4.4 地径、株高及生物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2.4.5 叶片磷组分的测定 | 第31页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水分生理特征对施氮和减水的响应 | 第32-41页 |
3.1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3.1.1 不同条件下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水分生理特征的种间差异 | 第33-36页 |
3.1.2 施氮对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水分生理特征的影响 | 第36页 |
3.1.3 减水对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水分生理特征的影响 | 第36-37页 |
3.1.4 施氮和减水对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水分生理特征的影响 | 第37页 |
3.2 讨论与结论 | 第37-41页 |
3.2.1 不同处理条件下,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树种之间水分生理特征的差异 | 第37-38页 |
3.2.2 施氮、减水及施氮和减水处理对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三种幼树水分生理特征的影响 | 第38-41页 |
第四章 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叶片磷组分对施氮和减水的响应 | 第41-46页 |
4.1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4.1.1 不同处理条件下,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叶片磷组分的种间差异 | 第41-43页 |
4.1.2 施氮对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叶片磷组分的影响的影响 | 第43页 |
4.1.3 减水对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叶片磷组分的影响 | 第43页 |
4.1.4 施氮和减水对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叶片磷组分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 讨论与结论 | 第44-46页 |
4.2.1 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叶片磷组分的种间差异 | 第44页 |
4.2.2 施氮、减水及施氮和减水处理对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叶片磷组分的影响 | 第44-46页 |
第五章 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生物量分配对施氮和减水的响应 | 第46-55页 |
5.1 结果与分析 | 第47-52页 |
5.1.1 不同处理条件下,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地径株高、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的种间差异 | 第47页 |
5.1.2 施氮对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地径株高、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的影响 | 第47-50页 |
5.1.3 减水对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地径株高、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的影响 | 第50页 |
5.1.4 施氮和减水对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地径株高、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的影响 | 第50页 |
5.1.5 施氮、减水、施氮和减水对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 第50-52页 |
5.2 讨论与结论 | 第52-55页 |
5.2.1 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地径株高、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的种间差异 | 第52页 |
5.2.2 施氮、减水及施氮和减水处理对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地径株高、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5.2.3 施氮、减水及施氮和减水处理对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8页 |
6.1 结论 | 第55-56页 |
6.2 展望 | 第56-58页 |
6.2.1 开展长期实验观测 | 第57页 |
6.2.2 设置不同磷梯度的处理实验 | 第57页 |
6.2.3 对水分生理特征的研究补充微观结构的实验依据 | 第57页 |
6.2.4 结合细根的生理特征进行研究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