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几种重要荧光粉 | 第11-15页 |
1.3 稀土荧光粉常用的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1.4 本课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6页 |
2 (Ca_(1-x)Sr_x)(Mo_(1-y)W_y)O_4:EuM ( M = Li,Bi,Lu) 荧光粉的合成与表征 | 第26-62页 |
2.1 前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27-28页 |
2.2.2 实验过程 | 第28页 |
2.2.3 样品的表征 | 第28页 |
2.3 Ca_0.6Sr_(0.4-1.5x-0.5y)Mo_0.4W_0.6O_4:Eu_xLi_y的荧光性质 | 第28-34页 |
2.3.1 产物的XRD图谱 | 第28-29页 |
2.3.2 不同煅烧温度下产物的形貌 | 第29-30页 |
2.3.3 煅烧温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30-32页 |
2.3.4 Li~+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5 (Eu~(3+), Li~+)离子对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2.4 Eu~(3+),Bi~(3+)共掺杂(Ca,Sr)(Mo,W)O_4荧光粉的荧光性能 | 第34-46页 |
2.4.1 产物的XRD图谱 | 第34-35页 |
2.4.2 Ca_0.6Sr_0.1Mo_(1-x)W_xO_4:Eu_0.12Bi_0.08系列的拉曼光谱 | 第35-37页 |
2.4.3 不同煅烧温度下产物的形貌 | 第37-38页 |
2.4.4 Mo~(6+)与W~(6+)比例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2.4.5 Eu~(3+)或Bi~(3+)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39-41页 |
2.4.6 煅烧温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2.4.7 Ca_0.6Sr_0.1Mo_0.6W_0.4O_4:Eu_0.12Bi_0.08荧光粉的温度淬灭性能 | 第42-44页 |
2.4.8 Ca_0.6Sr_0.1Mo_(1-x)W_xO_4:Eu_0.12Bi_0.08系列荧光粉的衰减曲线和寿命 | 第44-46页 |
2.5 Sr-Ca-Mo-W-O-(Eu~(3+),Lu3+)的荧光性质 | 第46-55页 |
2.5.1 产物的XRD图谱 | 第46-47页 |
2.5.2 Ca_0.3Sr_0.4Mo_(1-x)W_xO_4:Eu_0.10Lu_0.10系列的拉曼光谱 | 第47-48页 |
2.5.3 Ca_0.3Sr_0.4Mo_(1-x)W_xO_4:Eu_0.10Lu_0.10荧光粉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48-50页 |
2.5.4 Eu~(3+)或Lu3+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2.5.5 煅烧温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2.5.6 温度淬灭性能 | 第52-53页 |
2.5.7 Ca_0.3Sr_0.4MoyW1-yO_4:Eu_0.10Lu_0.10系列荧光粉的衰减曲线和寿命 | 第53-5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3 (Ba1-xSr_x)(Mo_(1-y)W_y)O_4:EuLn ( Ln = La,Sm)荧光粉的合成与表征 | 第62-88页 |
3.1 前言 | 第6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2-64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62-63页 |
3.2.2 实验过程 | 第63页 |
3.2.3 样品的表征 | 第63-64页 |
3.3 Sr-Ba-Mo-W-O-(Eu~(3+),Sm~(3+))荧光性质研究 | 第64-73页 |
3.3.1 产物的XRD图谱 | 第64-65页 |
3.3.2 不同Mo~(6+)/W~(6+)比的Sr-Ba-Mo-W-O:(Eu~(3+),Sm~(3+))/Eu~(3+)系列荧光粉的拉曼光谱 | 第65-67页 |
3.3.3 Sr_0.6Ba_0.13Mo_0.8W_0.2O_4:Eu_0.10Sm_0.08和Sr_0.75Ba_0.1Mo_0.8W_0.2O_4:Eu_0.10荧光粉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67-68页 |
3.3.4 不同化学组成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68-70页 |
3.3.5 Sr_0.6Ba_0.13Mo_0.8W_0.2O_4:Eu_0.10Sm_0.08和Sr_0.75Ba_0.1Mo_0.8W_0.2O_4:Eu_0.10荧光粉的温度淬灭性能 | 第70-71页 |
3.3.6 Sr_0.6Ba_0.13Mo_xW_(1-x)O_4:Eu_0.10Sm_0.08和Sr_0.75Ba_0.1Mo_xW_(1-x)O_4:Eu_0.10系列荧光粉的衰减曲线和寿命 | 第71-73页 |
3.4 Sr-Ba-Mo-W-O-(Eu~(3+),La3+)荧光性质研究 | 第73-82页 |
3.4.1 产物的XRD图谱 | 第73-74页 |
3.4.2 Sr_0.63Ba_0.1Mo_(1-x)W_xO_4:Eu_0.10La_0.08系列的拉曼光谱 | 第74-76页 |
3.4.3 Sr_0.6Ba_0.13Mo_0.8W_0.2O_4:Eu_0.10La_0.08和Sr_0.75Ba_0.1Mo_0.8W_0.2O_4:Eu_0.10荧光粉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76-77页 |
3.4.4 Eu~(3+)或La3+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77-78页 |
3.4.5 W~(6+)/Mo~(6+)比或Sr2+/Ba2+比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78-80页 |
3.4.6 Sr_0.6Ba_0.13Mo_0.8W_0.2O_4:Eu_0.10La_0.08荧光粉的温度淬灭性能 | 第80-81页 |
3.4.7 Sr_0.63Ba_0.1Mo_(1-x)W_xO_4:Eu_0.10La_0.08系列荧光粉的衰减曲线和寿命 | 第81-8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4. La_4Mg_2Ti_3Si_4O_22:Eu/Sm和La_4MgAl_2Ti_2Si_4O_22:Eu/Sm荧光粉的合成与表征 | 第88-106页 |
4.1 前言 | 第88-8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9-90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89-90页 |
4.2.2 实验过程 | 第90页 |
4.2.3 样品的表征 | 第90页 |
4.3 La_4MgAl_2Ti_2Si_4O_22:Eu/Sm的荧光性质 | 第90-95页 |
4.3.1 产物的XRD图谱 | 第90-91页 |
4.3.2 La_4MgAl_2Ti_2Si_4O_22:Eu/Sm荧光粉的拉曼光谱 | 第91-92页 |
4.3.3 不同方法制备的La_3.90MgAl_2Ti_2Si_4O_22:Eu_0.10/Sm_0.10荧光粉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92-94页 |
4.3.4 Eu~(3+)/Sm~(3+)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94-95页 |
4.4 La_4Mg_2Ti_3Si_4O_22:Eu/Sm荧光性质研究 | 第95-100页 |
4.4.1 产物的XRD图谱 | 第95-96页 |
4.4.2 La_4Mg_2Ti_3Si_4O_22:Eu/Sm的拉曼光谱 | 第96-97页 |
4.4.3 La_4Mg_2Ti_3Si_4O_22:Eu/Sm荧光粉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97-99页 |
4.4.4 Eu~(3+)/Sm~(3+)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99-10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5.1 结论 | 第106页 |
5.2 展望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项目 | 第110-111页 |
发表的论文 | 第110-111页 |
参加的项目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