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岩石沉陷及安全措施论文

厚松散层下采煤塌陷预测研究--以淮南顾北煤矿为例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1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1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21-28页
    2.1 研究区交通地理位置第21页
    2.2 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第21-23页
        2.2.1 矿井地层第21-22页
        2.2.2 矿井地质构造第22-23页
        2.2.3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第23页
    2.3 矿井开采条件第23-28页
        2.3.1 顾北矿矿井开采条件第23-25页
        2.3.2 典型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第25-28页
第三章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实测研究第28-45页
    3.1 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布置与观测第28-29页
        3.1.1 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布置第28-29页
        3.1.2 地表移动观测工作第29页
    3.2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动态移动规律分析第29-37页
        3.2.1 地表动态移动下沉规律分析第29-31页
        3.2.2 地表动态移动倾斜和曲率规律分析第31-34页
        3.2.3 地表动态移动水平移动及水平变形规律分析第34-37页
    3.3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参数求取第37-45页
第四章 厚松散层下开采沉陷机理研究第45-56页
    4.1 厚松散层沉陷机理研究第45-49页
        4.1.1 厚松散层的组成及其力学性质第45-49页
        4.1.2 厚松散层沉陷机理第49页
    4.2 厚松散层下开采影响因素研究第49-52页
        4.2.1 厚松散层沉陷主控因素分析第49-50页
        4.2.2 水位下降与松散层沉陷相关性分析第50-52页
    4.3 厚松散层下采煤塌陷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第52-56页
        4.3.1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盆地特征第52-54页
        4.3.2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分析第54-56页
第五章 厚松散层下采煤塌陷预测模型研究第56-75页
    5.1 基于关键层理论的基岩沉陷模型研究第56-61页
        5.1.1 岩层移动形式及覆岩关键层位置确定第56-60页
        5.1.2 基于砌体梁结构的基岩沉陷模型第60-61页
    5.2 厚松散层下采煤塌陷双重介质模型研究第61-64页
        5.2.1 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松散层沉陷模型第61-64页
        5.2.2 基岩、松散层双重介质开采沉陷模型第64页
    5.3 厚松散层下含水层失水引起地表下沉的计算模型研究第64-67页
    5.4 厚松散层下顾及含水层失水的开采沉陷模型应用研究第67-75页
        5.4.1 13121工作面采煤塌陷双重介质模型计算第67-70页
        5.4.2 厚松散层下含水层水位下降导致土体压缩变形计算第70-73页
        5.4.3 顾及含水层水位下降的开采沉陷模型与实测资料对比分析第73-7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6.1 结论第75页
    6.2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温度补偿的PMC控制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AZ31镁合金钕基转化膜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