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制革工业含铬污泥耐铬菌株的分离及对污泥处置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9页
    1.1 中国制革工业概述第11页
    1.2 含铬制革污泥来源和特性第11-14页
        1.2.1 制革生产工艺第11-12页
        1.2.2 含铬制革污泥来源第12-13页
        1.2.3 含铬制革污泥的危害第13-14页
    1.3 含铬制革污泥处理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目前我国含铬制革污泥处理技术发展趋势第14页
        1.3.2 国内外含铬制革污泥处理技术第14-16页
    1.4 对铬的去除研究第16-17页
    1.5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含铬制革污泥中耐铬菌株的筛选及减量化的研究第19-31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19-20页
        2.1.1 实验材料第19-20页
        2.1.2 实验仪器第20页
        2.1.3 样品来源第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2页
        2.2.1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第20-21页
        2.2.2 16SrDNA的扩增与测序第21页
        2.2.3 实验程序第21-22页
        2.2.4 测定方法第2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2-29页
        2.3.1 含铬制革污泥的特性第22页
        2.3.2 含铬制革污泥的化学元素分析第22-23页
        2.3.3 耐铬菌的分离与鉴定第23-24页
        2.3.4 厌氧实验第24-26页
        2.3.5 添加耐铬菌株对含铬制革污泥中TOC的影响第26-27页
        2.3.6 混合耐铬菌株对含铬制革污泥Cr以及其它重金属的影响第27-28页
        2.3.7 温度、pH、碳源对含铬制革污泥减量的影响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五株耐铬优势菌的筛选和性能研究第31-51页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1-33页
        3.1.1 实验材料第31页
        3.1.2 实验仪器第31-32页
        3.1.3 菌种来源第32页
        3.1.4 实验程序第32-33页
    3.2 分析方法第33-48页
        3.2.1 耐铬优势菌种的筛选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第33-35页
        3.2.2 五株优势菌株对Cr(Ⅵ)的耐受性及还原性的研究第35-39页
        3.2.3 温度、pH、转速、碳源对五株优势菌株Cr(Ⅵ)还原性的影响第39-45页
        3.2.4 最佳条件下五株优势菌株对Cr(Ⅵ)还原性的影响第45-46页
        3.2.5 五株优势菌株对其他重金属的去除第46-47页
        3.2.6 五株优势混合菌株对含铬制革污泥处理效果第47-48页
    3.3 本章小结第48-51页
第四章 WY601菌株还原机理研究第51-65页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2-53页
        4.1.1 实验材料第52页
        4.1.2 实验仪器第52-53页
    4.2 实验方法第53-56页
        4.2.1 酶的提取第53页
        4.2.2 铬还原酶的活性和稳定性研究第53-54页
        4.2.3 在厌氧条件下不同重金属离子和电子供体对WY601菌株Cr(Ⅵ)还原酶活性的研究第54页
        4.2.4 质粒的提取第54-55页
        4.2.5 细菌DNA的提取第55-56页
        4.2.6 蛋白质变性实验第5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6-62页
        4.3.1 WY601菌株的Cr(Ⅵ)还原酶研究第56-58页
        4.3.2 铬还原酶的活性和稳定性第58-59页
        4.3.3 在厌氧条件下不同重金属离子和电子供体对WY601菌株还原酶活性的研究第59-61页
        4.3.4 WY601菌株质粒、DNA的提取和蛋白质的研究第61-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5.1 结论第65-66页
    5.2 本文的创新点第66页
    5.3 今后研究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7页
致谢第77-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河河南段水体中有机磷阻燃剂及Hg的污染特征
下一篇:重金属污染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及植物修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