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公正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导论第13-40页
    第一节 选题缘起和选题意义第13-19页
        一、选题缘起第13-16页
        二、选题意义第16-19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9-36页
        一、国外研究综述第20-25页
        二、国内研究综述第25-36页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第36-38页
        一、研究框架第36-37页
        二、研究方法第37-38页
    第四节 创新点和不足第38-40页
        一、创新点第38-39页
        二、不足第39-40页
第一章 生态公正的一般理论概述第40-58页
    第一节 生态公正的基本内涵第40-45页
        一、生态与环境第40-41页
        二、公平、公正与正义第41-44页
        三、生态公正的内涵第44-45页
    第二节 生态公正的基本类型第45-50页
        一、种际生态公正第46-47页
        二、人际生态公正第47-48页
        三、域际生态公正第48页
        四、国际生态公正第48-50页
    第三节 生态公正与生态文明建设第50-58页
        一、生态公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意蕴第50-53页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公正问题第53-54页
        三、生态公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构建原则第54-58页
第二章 生态公正的实践基础、理论渊源与思想资源第58-106页
    第一节 生态公正的实践基础第59-76页
        一、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第59-64页
        二、西方环境正义运动与生态公正第64-69页
        三、当代中国的环境维权活动与生态公正第69-76页
    第二节 生态公正的理论渊源第76-90页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公正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第76-78页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公正思想的丰富内涵第78-87页
        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公正思想的当代价值第87-90页
    第三节 生态公正的思想资源第90-106页
        一、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第90-93页
        二、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公正思想第93-99页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公正思想第99-106页
第三章 当代中国生态公正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106-129页
    第一节 当代中国生态公正面临的问题第106-123页
        一、城乡二元对立下的生态不公正第106-116页
        二、群体生存差异下的生态不公正第116-120页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下的生态不公正第120-123页
    第二节 当代中国生态公正面临的挑战第123-129页
        一、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挑战第124-125页
        二、发展理念转换的挑战第125-126页
        三、创新动力不足的挑战第126-127页
        四、国际生态帝国主义的挑战第127-129页
第四章 当代中国生态公正问题的根源剖析第129-149页
    第一节 生态公正价值取向的扭曲第129-132页
        一、工具理性主义的张扬第129-131页
        二、生态公正价值观的缺失第131-132页
    第二节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藩篱第132-136页
        一、城乡公民生态权益意识的反差第132-133页
        二、城乡生态风险的不合理转移第133-135页
        三、城乡二元生态治理制度的不公第135-136页
    第三节 政府生态治理的失衡第136-139页
        一、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的“唯GDP”化第136-137页
        二、政府生态治理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性第137-138页
        三、政府生态治理的路径依赖第138-139页
    第四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供给不足第139-145页
        一、公民环境权利保障制度供给不足第139-141页
        二、公民生态补偿制度供给不足第141-145页
    第五节 西方发达国家生态霸权主义的影响第145-149页
        一、在产业转移和资本输出中转嫁生态风险第145-147页
        二、在全球生态治理中推卸责任第147-148页
        三、在国际贸易中设置“绿色壁垒”第148-149页
第五章 当代中国实现生态公正的路径选择第149-179页
    第一节 以新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战略为实现生态公正夯实根基第149-156页
        一、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第149-151页
        二、建立健全绿色GDP评价体系,保障绿色发展质量第151-153页
        三、激发绿色科技创新活力,增强绿色发展动力第153-155页
        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奠定绿色发展的基础第155-156页
    第二节 以健全法律维护公民生态权益为实现生态公正提供法治保障第156-162页
        一、推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第157-159页
        二、健全政府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保障公民环境参与权第159-160页
        三、健全环境事件听证制度,保障公民环境监督权第160-161页
        四、完善环境责任追究机制,保障公民环境损害救济权第161-162页
    第三节 以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为实现生态公正提供规范和制度约束第162-168页
        一、创新生态补偿制度第162-165页
        二、创新环境资源税费制度第165-167页
        三、创新生态资源市场化交易制度第167-168页
        四、创新区域生态合作治理机制第168页
    第四节 以强化弱势群体生态救济为实现生态公正营造和谐氛围第168-173页
        一、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弱势群体第169-171页
        二、生态弱势群体面临的生态公正问题第171-172页
        三、强化生态弱势群体生态救济的基本路径第172-173页
    第五节 以国际生态合作治理为实现生态公正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第173-179页
        一、加强国际生态合作治理实现生态公正的必要性第174-175页
        二、加强国际生态合作治理实现生态公正面临的挑战第175-177页
        三、加强国际生态合作治理实现生态公正的主要路径第177-179页
结语第179-18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82-19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的课题第192-194页
后记第194-197页

论文共1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热处理的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
下一篇:气动型斯特林/脉管复合制冷机理及级间耦合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