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超疏水表面的润湿模型 | 第12-17页 |
1.2.1 基础理论模型 | 第12-14页 |
1.2.2 Wenzel模型 | 第14-15页 |
1.2.3 Cassie-Baxter模型 | 第15-16页 |
1.2.4 Wenzel模型与Cassie-Baxter模型转换 | 第16-17页 |
1.3 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 | 第17-21页 |
1.3.1 溶胶-凝胶法 | 第17-18页 |
1.3.2 水热合成法 | 第18页 |
1.3.3 喷涂法 | 第18-19页 |
1.3.4 相分离法 | 第19页 |
1.3.5 电化学法 | 第19-20页 |
1.3.6 静电纺丝法 | 第20-21页 |
1.3.7 其他方法 | 第21页 |
1.4 超疏水表面的应用 | 第21-23页 |
1.4.1 油水分离 | 第21-22页 |
1.4.2 表面集水 | 第22页 |
1.4.3 抗腐蚀 | 第22-23页 |
1.4.4 流体减阻 | 第23页 |
1.5 超疏水表面的功能设计 | 第23-25页 |
1.5.1 可修复超疏水表面 | 第23-24页 |
1.5.2 透明及抗反射性超疏水表面 | 第24-25页 |
1.5.3 可控粘附性超疏水表面 | 第25页 |
1.6 本文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25-27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25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6.3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6-27页 |
第二章 超疏水表面的结构优化设计 | 第27-36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单级结构 | 第27-32页 |
2.2.1 柱形结构 | 第27-29页 |
2.2.2 不规则结构 | 第29-31页 |
2.2.3 最优结构 | 第31-32页 |
2.3 复合结构 | 第32-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杂化超疏水涂层 | 第36-46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36-37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36-37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3.3 含氟硅丙烯酸酯乳液制备 | 第37-38页 |
3.4 超疏水涂层的制备 | 第38页 |
3.5 分析与测试 | 第38-39页 |
3.5.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 | 第38页 |
3.5.2 静态水接触角测试 | 第38-39页 |
3.5.3 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 第39页 |
3.5.4 涂层表面自清洁性测试 | 第39页 |
3.6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3.6.1 FT-IR分析 | 第39-40页 |
3.6.2 FSiPA乳液用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3.6.3 M/T值对涂层疏水性能的影响 | 第41页 |
3.6.4 M/T值对涂层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41-42页 |
3.6.5 杂化涂层形成机理 | 第42-43页 |
3.6.6 超疏水涂层的自清洁性 | 第43-44页 |
3.6.7 超疏水涂层表面微观结构分析 | 第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水热合成法制备针状微米花铝基超疏水表面 | 第46-59页 |
4.1 引言 | 第46-47页 |
4.2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47-48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47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47-48页 |
4.3 铝片的预处理 | 第48页 |
4.4 铝基超疏水表面的制备 | 第48页 |
4.5 分析与测试 | 第48-49页 |
4.5.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 | 第48-49页 |
4.5.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9页 |
4.5.3 静态水接触角测试 | 第49页 |
4.5.4 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 第49页 |
4.6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4.6.1 FT-IR表征 | 第49-50页 |
4.6.2 XRD表征 | 第50-51页 |
4.6.3 水热合成条件对铝基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 第51-53页 |
4.6.4 水热合成条件对铝基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53-55页 |
4.6.5 铝基表面Zn-Al LDH膜的形成机理 | 第55-56页 |
4.6.6 铝基表面润湿性分析 | 第56-57页 |
4.6.7 铝基表面粘附性分析 | 第5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喷涂法制备纸基超疏水表面 | 第59-68页 |
5.1 引言 | 第59-60页 |
5.2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60-61页 |
5.2.1 实验原料 | 第60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60-61页 |
5.3 纸基超疏水表面的制备 | 第61页 |
5.4 分析与测试 | 第61-62页 |
5.4.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表征 | 第61-62页 |
5.4.2 SiO2纳米粒子的粒径分析 | 第62页 |
5.4.3 静态水接触角测试 | 第62页 |
5.4.4 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 第62页 |
5.5 结果与讨论 | 第62-67页 |
5.5.1 纸基超疏水表面制备机理 | 第62-63页 |
5.5.2 SiO_2纳米粒子FT-IR分析 | 第63页 |
5.5.3 纸基超疏水表面形貌分析 | 第63-65页 |
5.5.4 M(PVDF: SiO_2)对纸基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 第65-66页 |
5.5.5 纸基超疏水表面的粘附性能 | 第66-6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件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