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大麦论文

生物炭输入对纳帕海青稞生长与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特征的影响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4-30页
    1.1 生物炭制备的研究进展第14-20页
        1.1.1 生物炭的定义第14-15页
        1.1.2 生物质的来源第15页
        1.1.3 生物炭的制备第15-17页
        1.1.4 生物炭的性质第17-20页
    1.2 生物炭的应用研究进展第20-24页
        1.2.1 生物炭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第20-22页
        1.2.2 生物炭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第22-23页
        1.2.3 生物炭输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第23页
        1.2.4 生物炭输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第23-24页
    1.3 研究背景、意义与内容第24-27页
        1.3.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4-26页
        1.3.2 研究内容第26-27页
    1.4 课题技术路线第27页
    1.5 课题可行性分析第27-28页
    1.6 研究创新点第28-30页
第2章 牦牛粪生物炭制备方法及其性质研究第30-42页
    2.1 牦牛粪生物炭制备第30-31页
        2.1.1 生物质来源第30页
        2.1.2 主要仪器第30-31页
        2.1.3 制备方法第31页
    2.2 生物炭结构特征与性能测定第31-34页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1-32页
        2.2.2 微观结构与形态表征方法第32页
        2.2.3 比表面积与孔容、·孔径表征测定方法第32-33页
        2.2.4 元素分析方法第33页
        2.2.5 酸度测定第33-34页
        2.2.6 表面官能团第34页
        2.2.7 TOC测定第34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4-40页
        2.3.1 微观结构与形态表征结果第34-35页
        2.3.2 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容表征第35-37页
        2.3.3 牦牛粪生物质与牦牛粪生物炭的元素组成、TOC和pH第37-39页
        2.3.4 生物炭的表面官能团第39-40页
    2.4 小结第40-42页
第3章 生物炭输入对青稞生长的影响第42-54页
    3.1 研究方法第42-45页
        3.1.1 样地选择与设置第42-43页
        3.1.2 样地处理第43页
        3.1.3 青稞种植与田间管理第43页
        3.1.4 样品采集及处理第43-44页
        3.1.5 样地青稞产量及生物性状数据统计第44页
        3.1.6 青稞各组织元素含量的测定第44-45页
    3.2 研究结果与讨论第45-53页
        3.2.1 样地青稞产量及生物性状数据统计结果第45-47页
        3.2.2 对青稞各组织元素含量的影响第47-53页
    3.3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生物炭输入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特征的影响第54-66页
    4.1 研究方法第54-58页
        4.1.1 样地选择与设置第54页
        4.1.2 样品采集保存与处理第54页
        4.1.3 土壤的主要元素组成第54-55页
        4.1.4 土壤pH测定第55页
        4.1.5 土壤TOC测定第55页
        4.1.6 土壤微生物提取及高通量测序第55-58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58-65页
        4.2.1 不同生物炭输入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第58-61页
        4.2.2 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丰富的影响第61-65页
    4.3 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5.1 结论第66-67页
    5.2 展望第67-68页
致谢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附录A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ED光谱及照度对人体非视觉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电子产品组装CAPP系统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