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县传统民居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长子县传统民居现状调查 | 第19-31页 |
2.1 长子县简介 | 第19-20页 |
2.2 长子县传统民居概览 | 第20-29页 |
2.3 传统民居的保护现状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长子县传统民居的功能研究 | 第31-37页 |
3.1 传统民居的基本属性 | 第31页 |
3.2 传统民居生理保障功能 | 第31-32页 |
3.3 传统民居社会实现功能 | 第32页 |
3.4 传统民居家庭文化功能 | 第32-34页 |
3.5 传统民居功能实现的途径 | 第34-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长子县传统民居的布局研究 | 第37-50页 |
4.1 传统民居的布局演变 | 第37-38页 |
4.2 传统民居的营建思想 | 第38-41页 |
4.3 传统民居的平面维度布局 | 第41-42页 |
4.4 传统民居的竖向维度布局 | 第42-43页 |
4.5 棚楼式民居的形成原因 | 第43-44页 |
4.6 传统民居的扩展布局 | 第44-4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第五章 、长子县传统民居的解构分析 | 第50-59页 |
5.1 传统民居建筑材料 | 第50-53页 |
5.2 传统民居结构体系 | 第53-54页 |
5.3 传统民居营建技艺 | 第54-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长子县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 | 第59-66页 |
6.1 传统民居装饰艺术表现途径 | 第59页 |
6.2 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形态之美 | 第59-60页 |
6.3 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符号意蕴 | 第60-64页 |
6.4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色调渲染 | 第64-6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长子县传统民居的传承与保护 | 第66-75页 |
7.1 传统民居保护的背景 | 第66页 |
7.2 传统民居与美丽乡村 | 第66-68页 |
7.3 传统民居与人文精神 | 第68-69页 |
7.4 对传统民居保护的认识 | 第69-70页 |
7.5 传统民居文物保护措施 | 第70-72页 |
7.6 传统民居存续空间保护 | 第72页 |
7.7 传统民居的再生与利用 | 第72-74页 |
7.8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八章 、对长子县民居研究的结论 | 第75-79页 |
8.1 比较的视野看长子县传统民居 | 第75-77页 |
8.2 长子县传统民居研究总结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