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 宽频地震仪器与地震台网的发展 | 第14-17页 |
1.3 地震背景噪声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4 宽频地震仪器性能验证方法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21-25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背景噪声及其互相关理论 | 第27-43页 |
2.1 地震背景噪声的来源与产生机制 | 第27-30页 |
2.2 背景噪声互相关方法的物理解释 | 第30-33页 |
2.2.1 基于时间反转对称法 | 第30-32页 |
2.2.2 基于稳定相理论 | 第32-33页 |
2.3 背景噪声互相关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33-39页 |
2.3.1 单一散射体 | 第34-36页 |
2.3.2 任意非均匀介质 | 第36-37页 |
2.3.3 均分与随机场 | 第37-38页 |
2.3.4 有限体中的模态方法 | 第38-39页 |
2.4 背景噪声数据处理方法 | 第39-41页 |
2.5 台站分布与观测数据 | 第41-4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振幅受噪声源影响的研究 | 第43-63页 |
3.1 理论依据 | 第43-46页 |
3.2 噪声源分布的数值实验 | 第46-55页 |
3.2.1 合成互相关函数的实现方法 | 第47-49页 |
3.2.2 模拟噪声源分布的建立 | 第49-52页 |
3.2.3 不同噪声源分布下互相关函数的振幅变化 | 第52-55页 |
3.3 宽频地震台站数据实验 | 第55-61页 |
3.3.1 背景噪声数据处理 | 第55-57页 |
3.3.2 研究区域的噪声源分布 | 第57-58页 |
3.3.3 观测数据的互相关函数振幅分析 | 第58-6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61-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4章 仪器响应相位误差引起的时间偏移测量 | 第63-77页 |
4.1 宽频地震台站的仪器响应 | 第63-66页 |
4.1.1 宽频地震台站的配置 | 第63-64页 |
4.1.2 仪器响应的计算 | 第64-66页 |
4.1.3 仪器响应校正 | 第66页 |
4.2 仪器响应的相位误差来源 | 第66-69页 |
4.2.1 零极点变化 | 第66-67页 |
4.2.2 仪器响应校正的因果性差异 | 第67-68页 |
4.2.3 传递函数系数的变化 | 第68-69页 |
4.3 相位误差引起的数据时间偏移 | 第69-72页 |
4.4 噪声互相关函数时间偏移的测量方法 | 第72-74页 |
4.5 噪声互相关函数时间偏移的测量结果 | 第74-7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5章 宽频地震台站的仪器响应监测 | 第77-89页 |
5.1 监测仪器响应变化的方法 | 第77-79页 |
5.2 观测数据中仪器响应误差的处理 | 第79-82页 |
5.3 仪器响应变化的监测结果 | 第82-86页 |
5.4 监测方法受噪声源影响的分析 | 第86-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6章 台站时间误差监测与地下介质波速相对变化的应用 | 第89-105页 |
6.1 波速相对变化与台站时间误差的测量方法 | 第89-94页 |
6.1.1 波速变化测量原理 | 第89-90页 |
6.1.2 尾波干涉法 | 第90-91页 |
6.1.3 波速相对变化与台站时间误差的计算方法 | 第91-94页 |
6.2 时间误差监测方法的数据处理过程 | 第94-98页 |
6.2.1 参考互相关函数 | 第94-95页 |
6.2.2 噪声源分布的分析 | 第95-96页 |
6.2.3 每日互相关函数 | 第96-97页 |
6.2.4 移动窗互谱法的计算 | 第97-98页 |
6.3 台站时间误差的监测结果 | 第98-100页 |
6.4 仪器响应相位误差对波速相对变化测量的影响 | 第100-10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9页 |
7.1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05-106页 |
7.2 论文创新点及意义 | 第106-107页 |
7.3 展望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2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