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养老需求的冀东农村住宅适应性设计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 第9页 |
1.1.2 家庭结构的变化 | 第9-10页 |
1.1.3 “9037”的养老引导方针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及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范围 | 第11页 |
1.2.3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6-18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农村老年人基本特征及养老需求 | 第18-30页 |
2.1 老龄化趋势 | 第18-22页 |
2.1.1 世界老龄化趋势 | 第18-19页 |
2.1.2 国内老龄化趋势 | 第19-21页 |
2.1.3 老年人分类 | 第21-22页 |
2.2 农村老年人基本特征及养老需求 | 第22-24页 |
2.2.1 农村老年人生理特征及养老需求 | 第22-23页 |
2.2.2 农村老年人心理特征及养老需求 | 第23-24页 |
2.3 国内农村养老现状及一般问题 | 第24-29页 |
2.3.1 养老现状 | 第25-27页 |
2.3.2 养老问题 | 第27-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冀东地区农村养老的调查与问题研究 | 第30-53页 |
3.1 冀东地区农村概述 | 第30-35页 |
3.1.1 冀东地区概述 | 第30-31页 |
3.1.2 冀东地区农村基本状况 | 第31-32页 |
3.1.3 调研村庄基本状况概述 | 第32-35页 |
3.2 冀东地区农村养老及住宅的调查问卷设计 | 第35-37页 |
3.2.1 调研说明 | 第35页 |
3.2.2 调研方式 | 第35-36页 |
3.2.3 调研问题 | 第36-37页 |
3.2.4 调研问卷回收情况 | 第37页 |
3.3 冀东地区农村养老实地调研 | 第37-44页 |
3.3.1 农村养老现状 | 第37-40页 |
3.3.2 农村中不同养老类型 | 第40-42页 |
3.3.3 农村老年人行为模式 | 第42-44页 |
3.4 冀东地区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 | 第44-50页 |
3.4.1 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 第44-45页 |
3.4.2 对居住设施的需求 | 第45-48页 |
3.4.3 对多代居的态度 | 第48-50页 |
3.5 问题及分析 | 第50-51页 |
3.6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冀东地区农村住宅的调查与问题研究 | 第53-76页 |
4.1 冀东地区农村住宅的基本状况 | 第53-59页 |
4.1.1 冀东地区早期住宅 | 第53-55页 |
4.1.2 冀东地区农村住宅的使用情况 | 第55-59页 |
4.2 冀东地区农村住宅的演变模式 | 第59-62页 |
4.2.1 布局与庭院的变化 | 第59-60页 |
4.2.2 房屋的变化 | 第60-62页 |
4.3 不同养老类型在住宅中的对比 | 第62-70页 |
4.3.1 不同养老类型在房屋功能布局中的对比 | 第63-66页 |
4.3.2 不同养老类型在住宅功能布局中的对比 | 第66-70页 |
4.3.3 不同养老类型在交通流线中的对比 | 第70页 |
4.4 问题及分析 | 第70-74页 |
4.4.1 农村住宅的养老问题 | 第70-73页 |
4.4.2 农村住宅养老问题的分析 | 第73-74页 |
4.5 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已有养老住宅的改造与适应性设计方法 | 第76-95页 |
5.1 适应性设计的方法建构 | 第76-79页 |
5.1.1 养老住宅适应性设计原则 | 第76-78页 |
5.1.2 养老住宅适应性设计方法 | 第78-79页 |
5.2 冀东农村养老住宅设施构件的优化 | 第79-87页 |
5.2.1 门窗 | 第79-81页 |
5.2.2 无障碍设施 | 第81-83页 |
5.2.3 房屋装饰材料 | 第83页 |
5.2.4 土炕与灶台 | 第83-84页 |
5.2.5 被动式采暖的玻璃阳光间 | 第84页 |
5.2.6 适老化的空间尺寸标准 | 第84-87页 |
5.3 已有住宅的改造 | 第87-94页 |
5.3.1 改造的优劣势分析 | 第87页 |
5.3.2 房屋平面布局的转变 | 第87-91页 |
5.3.3 庭院功能布局的更新 | 第91-94页 |
5.4 总结 | 第94-95页 |
第六章 新建养老住宅的优化与养老模式探索 | 第95-108页 |
6.1 养老模式的探索 | 第95-97页 |
6.1.1 基于传统方式的养老 | 第95-96页 |
6.1.2 半集中式的养老 | 第96页 |
6.1.3 集中式的养老 | 第96-97页 |
6.2 新建住宅的优化 | 第97-106页 |
6.2.1 优化的优劣势分析 | 第98页 |
6.2.2 养老的适应性对于房屋平面布局的要求 | 第98-103页 |
6.2.3 养老的适应性对于房屋交通流线的要求 | 第103-104页 |
6.2.4 养老的适应性对于庭院功能布局的要求 | 第104-106页 |
6.3 新建住宅优化的公众参与 | 第106-107页 |
6.3.1 村民的公众参与 | 第106-107页 |
6.3.2 村委的参与 | 第107页 |
6.4 小结 | 第107-10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研究结论 | 第108-109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3页 |
附录 | 第113-116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113-116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