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中文缩略词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16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6-23页 |
2.1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定义及发生率 | 第16-17页 |
2.2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病机制 | 第17-19页 |
2.2.1 脑梗死局部缺血进展 | 第17-18页 |
2.2.2 出血转化 | 第18页 |
2.2.3 脑水肿 | 第18-19页 |
2.2.4 心血管事件 | 第19页 |
2.3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 第19-22页 |
2.3.1 高血压及血压变异性 | 第19页 |
2.3.2 高血糖 | 第19-20页 |
2.3.3 动脉狭窄 | 第20-21页 |
2.3.4 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第21页 |
2.3.5 炎症 | 第21-22页 |
2.3.6 体温升高 | 第22页 |
2.4 END与临床预后 | 第22-23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3.1.1 纳入标准 | 第23页 |
3.1.2 排除标准 | 第23-24页 |
3.1.3 治疗方法 | 第24页 |
3.2 一般资料 | 第24页 |
3.2.1 临床资料 | 第24页 |
3.2.2 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 | 第24页 |
3.3 诊断标准及评分 | 第24-27页 |
3.3.1 END诊断标准 | 第24-25页 |
3.3.2 梗死部位 | 第25页 |
3.3.3 责任血管 | 第25页 |
3.3.4 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 | 第25-27页 |
3.4 流程图如下 | 第27页 |
3.5 统计学分析 | 第27-28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8-43页 |
4.1 END的发生率 | 第28-29页 |
4.2 总体患者END组与非END组危险因素比较 | 第29-34页 |
4.3 基线NIHSS评分<6 分的患者END组与非END组危险因素比较 | 第34-36页 |
4.4 基线NIHSS评分≥6 分的患者END组与非END组危险因素比较 | 第36-38页 |
4.5 END的发生与预后的相关性 | 第38-43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3-4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9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