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白背飞虱水状唾液蛋白质组学分析及Mucin基因功能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英文缩略表第12-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0页
    1.1 刺吸式昆虫的取食生理学第13-14页
        1.1.1 取食策略第13页
        1.1.2 唾液腺结构及功能第13-14页
    1.2 唾液成分及功能第14-17页
        1.2.1 唾液成分第14页
        1.2.2 胶状唾液及其功能第14-15页
        1.2.3 水状唾液及其功能第15-17页
    1.3 研究方法及进展第17-18页
        1.3.1 蛋白质组学分析第17-18页
        1.3.2 RNA干扰技术第18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19页
    1.5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白背飞虱水状唾液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第20-38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1.1 供试昆虫和水稻第20页
        2.1.2 主要试剂和耗材第20页
        2.1.3 主要仪器第20-21页
        2.1.4 主要软件第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2页
        2.2.1 白背飞虱水状唾液的收集和浓缩第21页
        2.2.2 白背飞虱水状唾液蛋白的消化第21页
        2.2.3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第21-22页
        2.2.4 白背飞虱水状唾液蛋白的鉴定第22页
        2.2.5 白背飞虱水状唾液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2-35页
        2.3.1 白背飞虱水状唾液蛋白的鉴定第22-34页
        2.3.2 白背飞虱水状唾液蛋白的功能注释第34-35页
        2.3.3 预测唾液分泌蛋白第35页
    2.4 讨论第35-38页
第三章 白背飞虱唾液蛋白基因的克隆和时空表达第38-50页
    3.1 实验材料第38-39页
        3.1.1 供试昆虫和水稻第38页
        3.1.2 主要试剂第38页
        3.1.3 主要仪器第38-39页
        3.1.4 主要软件第39页
    3.2 实验方法第39-43页
        3.2.1 白背飞虱唾液蛋白基因克隆第39-41页
        3.2.2 白背飞虱唾液蛋白基因的时空表达第41-4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3-47页
        3.3.1 白背飞虱唾液分泌蛋白的基因验证第43-45页
        3.3.2 白背飞虱唾液分泌蛋白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第45-46页
        3.3.3 白背飞虱唾液分泌蛋白基因的发育阶段表达特异性第46-47页
    3.4 讨论第47-50页
第四章 白背飞虱Mucin基因的RNA干扰研究第50-63页
    4.1 实验材料第50-51页
        4.1.1 供试昆虫和水稻第50页
        4.1.2 主要试剂第50页
        4.1.3 主要仪器第50-51页
        4.1.4 主要软件第51页
    4.2 实验方法第51-55页
        4.2.1 Mucin和GFPdsRNA的合成第51-52页
        4.2.2 白背飞虱dsRNA注射及沉默效果检测第52-53页
        4.2.3 白背飞虱的生物测定第53-5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5-61页
        4.3.1 Mucin和GFPdsRNA的合成第55页
        4.3.2 注射dsRNA对白背飞虱Mucin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第55-56页
        4.3.3 沉默Mucin对白背飞虱存活率的影响第56-57页
        4.3.4 沉默Mucin对白背飞虱取食量的影响第57页
        4.3.5 沉默Mucin对白背飞虱初羽化成虫体重的影响第57-58页
        4.3.6 沉默Mucin对白背飞虱唾液腺形态的影响第58-59页
        4.3.7 沉默Mucin对白背飞虱唾液鞘形态的影响第59-60页
        4.3.8 沉默Mucin对白背飞虱取食行为的影响第60-61页
    4.4 讨论第61-63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63-65页
    5.1 结论第63-64页
    5.2 创新点第64页
    5.3 研究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致谢第71-72页
作者简介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寡分蘖突变体rcn20的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下一篇:纵轴流稻麦联合收获机后切碎抛撒装置设计与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