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1.1 牛副流感及其他几类牛呼吸系统相关疾病 | 第10-14页 |
1.1.1 牛副流感 | 第10-13页 |
1.1.2 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特性及临床症状 | 第13页 |
1.1.3 牛支原体肺炎的病原特性及临床症状 | 第13页 |
1.1.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特性及临床症状 | 第13-14页 |
1.2 牛副流感的诊断方法 | 第14-17页 |
1.2.1 病毒的分离鉴定 | 第14页 |
1.2.2 血清学诊断方法 | 第14-16页 |
1.2.3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 第16-17页 |
1.3 牛副流感的防控 | 第17-18页 |
1.4 牛副流感病毒3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1页 |
2.1 病毒和病料 | 第20页 |
2.2 主要试剂耗材和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2.2.1 主要试剂耗材 | 第20页 |
2.2.2 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2.3 主要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 第21页 |
2.4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1-22页 |
2.4.1 牛副流感病毒3型3种基因型三重RT-PCR检测方法的引物 | 第21-22页 |
2.4.2 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支原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四重PCR检测方法的引物 | 第22页 |
2.5 病毒RNA的提取和cDNA的合成 | 第22-23页 |
2.5.1 病毒RNA的提取 | 第22-23页 |
2.5.2 cDNA的合成 | 第23页 |
2.6 牛副流感病毒3型3种基因型三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3-28页 |
2.6.1 阳性克隆质粒的制备 | 第23-26页 |
2.6.2 牛副流感病毒3型3种基因型三重RT-PCR检测方法反应条件的优化和建立 | 第26-27页 |
2.6.3 敏感性试验 | 第27页 |
2.6.4 特异性试验 | 第27页 |
2.6.5 重复性试验 | 第27页 |
2.6.6 三重RT-PCR检测临床样品 | 第27-28页 |
2.7 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支原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四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8-31页 |
2.7.1 阳性克隆质粒的制备 | 第28-29页 |
2.7.2 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支原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四重PCR检测方法反应条件的优化和建立 | 第29页 |
2.7.3 敏感性试验 | 第29页 |
2.7.4 特异性试验 | 第29-30页 |
2.7.5 四重PCR检测临床样品 | 第30页 |
2.7.6 四重PCR检测方法符合率分析 | 第30-31页 |
3 结果 | 第31-40页 |
3.1 牛副流感病毒3型3种基因型三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1-34页 |
3.1.1 目的片段RT-PCR扩增结果 | 第31页 |
3.1.2 重组克隆质粒的鉴定结果 | 第31页 |
3.1.3 三重RT-PCR参数优化结果 | 第31-32页 |
3.1.4 单一核酸及混合核酸三重RT-PCR扩增结果 | 第32页 |
3.1.5 敏感性试验结果 | 第32-33页 |
3.1.6 特异性试验结果 | 第33页 |
3.1.7 重复性试验结果 | 第33-34页 |
3.1.8 三重RT-PCR方法对部分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 | 第34页 |
3.2 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支原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四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4-38页 |
3.2.1 目的片段的PCR扩增结果 | 第34-35页 |
3.2.2 重组克隆质粒的鉴定结果 | 第35页 |
3.2.3 四重PCR参数优化结果 | 第35-36页 |
3.2.4 单一核酸及混合核酸四重PCR扩增结果 | 第36-37页 |
3.2.5 敏感性试验结果 | 第37页 |
3.2.6 特异性试验结果 | 第37页 |
3.2.7 四重PCR方法对部分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及符合率分析 | 第37-38页 |
3.3 4个牧场牛副流感病毒3型血清学调查 | 第38-40页 |
4 讨论 | 第40-43页 |
5 结论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