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包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23页 |
2.1 包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 第16-20页 |
2.1.1 开发电子渠道类产品 | 第16页 |
2.1.2 打造综合智能金融服务平台 | 第16-20页 |
2.2 包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 第20-23页 |
2.2.1 经营理念与互联网金融思维不同步 | 第20页 |
2.2.2 业务流程较长 | 第20-21页 |
2.2.3 技术消化能力弱 | 第21-22页 |
2.2.4 对虚拟化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偏弱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包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3-26页 |
3.1 经营理念缺乏与时俱进的转变 | 第23页 |
3.2 未能充分利用信息平台 | 第23-24页 |
3.3 创新性不足 | 第24页 |
3.4 与互联网金融合作不足 | 第24-25页 |
3.5 银行虚拟化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包商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 第26-41页 |
4.1 调整经营策略 | 第26-28页 |
4.1.1 突破传统经营理念 | 第26页 |
4.1.2 注重平台培育 | 第26-27页 |
4.1.3 打造商业生态系统 | 第27页 |
4.1.4 谨慎选择转型方向 | 第27-28页 |
4.2 发展信息与金融平台 | 第28-30页 |
4.2.1 有效整合金融平台 | 第29页 |
4.2.2 启动平台开放机制 | 第29-30页 |
4.3 加大产品创新 | 第30-34页 |
4.3.1 创新电子银行产品 | 第30-31页 |
4.3.2 优化电商金融产品 | 第31-32页 |
4.3.3 创新互联交易产品 | 第32-33页 |
4.3.4 创新互联投资产品 | 第33页 |
4.3.5 创新互联融资产品 | 第33-34页 |
4.4 增强流程化管理 | 第34-36页 |
4.4.1 建立客户导向业务流程 | 第34-35页 |
4.4.2 创新运用互联信息技术 | 第35页 |
4.4.3 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第35-36页 |
4.4.4 构建相应考核激励机制 | 第36页 |
4.5 加强风险管控 | 第36-41页 |
4.5.1 调整风险控制价值观 | 第37-38页 |
4.5.2 调整风险控制识别机制 | 第38-39页 |
4.5.3 转变风险控制管理模式 | 第39页 |
4.5.4 跨界建立风险缓释机制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