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无效辩护制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引言第7-9页
第二章 从辩护权的发展看无效辩护制度的产生及其意义第9-14页
    2.1 从辩护权到无效辩护制度第9-12页
        2.1.1 古希腊—辩护制度的产生第9页
        2.1.2 古罗马—辩护制度的发展第9-10页
        2.1.3 欧洲近代辩护制度的新发展第10-11页
        2.1.4 美国无效辩护的产生和发展第11-12页
    2.2 确立无效辩护制度的意义第12-14页
第三章 无效辩护制度的界定及辨析第14-17页
    3.1 无效辩护制度的界定第14-15页
    3.2 无效辩护制度的辨析第15-17页
第四章 英美无效辩护制度的构成及启示第17-22页
    4.1 美国法关于无效辩护制度的规定第17-19页
        4.1.1 美国法关于无效辩护程序的启动第17页
        4.1.2 美国法关于无效辩护行为的判断标准第17-18页
        4.1.3 美国法关于无效辩护行为的证明责任及证明标准第18-19页
        4.1.4 美国法关于无效辩护行为的法律后果第19页
    4.2 英国法关于无效辩护制度的规定第19-20页
        4.2.1 英国法关于无效辩护程序的启动第19页
        4.2.2 英国法关于无效辩护行为的判定标准第19-20页
        4.2.3 英国法关于无效辩护行为的证明责任及证明标准第20页
        4.2.4 英国法关于无效辩护行为的法律后果第20页
    4.3 英美无效辩护制度的启示第20-22页
第五章 我国借鉴并确立无效辩护制度的必要性第22-25页
第六章 我国借鉴并确立无效辩护制度的可行性第25-28页
    6.1 我国确立无效辩护制度的理论基础第25-26页
    6.2 我国确立无效辩护制度的立法基础第26-28页
第七章 我国借鉴并确立无效辩护制度的困难所在第28-32页
    7.1我国难以确立无效辩护制度的原因第28-29页
    7.2我国已具备确立无效辩护制度的条件辨析第29-30页
    7.3 我国确立无效辩护制度需要厘清的关系第30-32页
第八章 我国无效辩护制度的建构第32-36页
    8.1 我国无效辩护制度适用案件范围第32页
    8.2 我国无效辩护制度的适用阶段第32-33页
    8.3 我国无效辩护行为的判断标准第33页
    8.4 我国无效辩护行为的审查程序第33-34页
    8.5 我国无效辩护行为的证明责任及标准第34-35页
    8.6 我国无效辩护行为的法律后果第35-36页
第九章 结语与展望第36-37页
致谢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3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升审判管理社会效果案例研究
下一篇:刍议激情杀人的认定及情节法定化--以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