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 1.2.1 电能质量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电能质量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 第2章 基于物联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6-21页 |
| 2.1 物联网技术简介 | 第16-17页 |
| 2.2 基于物联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功能需求 | 第17页 |
| 2.3 基于物联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 | 第17-19页 |
| 2.4 基于物联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 | 第19-2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3章 系统信息感知与传输的设计与实现 | 第21-48页 |
| 3.1 系统组网的方式的研究与选择 | 第21-22页 |
| 3.2 系统监测节点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22-28页 |
| 3.2.1 监测节点硬件框架与工作流程 | 第22-23页 |
| 3.2.2 监测节点硬件关键模块设计 | 第23-28页 |
| 3.3 系统监测节点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28-38页 |
| 3.3.1 系统任务分配与描述 | 第31-32页 |
| 3.3.2 电能质量数据的测量与计算 | 第32-38页 |
| 3.4 系统网关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 第38-43页 |
| 3.4.1 网关设备操作系统的选择 | 第38-40页 |
| 3.4.2 网关设备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40-43页 |
| 3.5 系统远程通信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 第43-47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基于物联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评估方法研究 | 第48-60页 |
| 4.1 评估方案分析 | 第48-49页 |
| 4.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49-51页 |
| 4.3 属性识别评估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 第51-59页 |
| 4.3.1 电能质量的评估体系 | 第51-52页 |
| 4.3.2 属性识别理论和模型 | 第52-54页 |
| 4.3.3 序关系分析法确定指标的主观权重 | 第54-55页 |
| 4.3.4 熵权法确定指标客观权重 | 第55页 |
| 4.3.5 综合权重的确定 | 第55-56页 |
| 4.3.6 综合评估 | 第56页 |
| 4.3.7 实例验证 | 第56-5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基于物联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第60-64页 |
| 5.1 开发环境介绍 | 第60页 |
| 5.2 应用程序的需求分析 | 第60-61页 |
| 5.3 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61-6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6章 基于物联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功能测试与验证 | 第64-78页 |
| 6.1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监测节点的校准 | 第64-70页 |
| 6.2 系统感知与传输层功能测试与验证 | 第70-74页 |
| 6.3 远程服务器数据接收测试 | 第74页 |
| 6.4 应用程序功能测试 | 第74-77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 7.1 课题总结 | 第78-79页 |
| 7.2 课题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附: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