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城市降雨地表径流污染的产生与特性 | 第12-14页 |
1.1.1 地表径流的定义和特点 | 第12页 |
1.1.2 地表径流污染产生原因 | 第12-13页 |
1.1.3 地表径流污染的产生与排放过程及其特点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城市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 | 第14-18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海绵城市内涵 | 第18-19页 |
1.4 海绵城市源头控制设施系统概述 | 第19-21页 |
1.5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21页 |
1.5.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1.5.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方案与方法 | 第24-32页 |
2.1 实验场地概况 | 第24-27页 |
2.1.1 长春市 | 第24-26页 |
2.1.2 实验区 | 第26-27页 |
2.2 实验方案 | 第27-32页 |
2.2.1 降雨量监测 | 第27-28页 |
2.2.2 采样点布置 | 第28-29页 |
2.2.3 采样方法 | 第29-30页 |
2.2.4 检测方法 | 第30页 |
2.2.5 水质评价方法 | 第30-32页 |
第3章 透水铺装对地表径流污染控制的研究 | 第32-48页 |
3.1 降雨事件分析 | 第32-35页 |
3.1.1 长春市历年降雨分析 | 第32-34页 |
3.1.2 实验期间降雨分析 | 第34-35页 |
3.2 缝隙透水砖对径流水质控制效果的数据讨论 | 第35-37页 |
3.3 缝隙透水砖对径流水质控制效果的机理分析 | 第37-43页 |
3.3.1 缝隙透水砖进出水污染物分析 | 第37-42页 |
3.3.2 缝隙透水砖去除效率评价 | 第42-43页 |
3.4 降雨量对污染物浓度去除效果影响分析 | 第43-44页 |
3.5 设计与维护 | 第44-47页 |
3.5.1 设计要点 | 第44-46页 |
3.5.2 运行维护 | 第46-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下沉式绿地对地表径流污染控制的研究 | 第48-62页 |
4.1 下沉式绿地对径流水质的控制效果的数据讨论 | 第48-49页 |
4.2 下沉式绿地对径流水质的控制效果机理分析 | 第49-58页 |
4.2.1 下沉式绿地进出水污染物分析 | 第49-55页 |
4.2.2 下沉式绿地去除效率评价 | 第55-58页 |
4.3 降雨强度对污染物浓度去除效果影响分析 | 第58页 |
4.4 设计与维护 | 第58-61页 |
4.4.1 设计要点 | 第58-60页 |
4.4.2 运行维护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基于SWMM模型的海绵设施污染负荷去除效果模拟评估 | 第62-71页 |
5.1 模型的建立 | 第62-66页 |
5.1.1 研究区域概化原则 | 第62页 |
5.1.2 子汇水区概化结果 | 第62-64页 |
5.1.3 污染物累积及冲刷模型 | 第64-66页 |
5.2 模型水质参数率定 | 第66-68页 |
5.3 水质动态模拟 | 第68-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