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 第二章 基本理论框架 | 第13-35页 |
| ·基本理论工具 | 第13-19页 |
| ·重整化 | 第13-16页 |
| ·重整化群 | 第16-18页 |
| ·算符乘积展开 | 第18-19页 |
| ·低能有效理论 | 第19-23页 |
| ·有效理论简介 | 第19-21页 |
| ·低能有效哈密顿和威尔逊系数 | 第21-23页 |
| ·等效FCNC顶角 | 第23-29页 |
| ·标准模型中B_s-B_s混合的基本理论框架 | 第29-35页 |
| ·标准模型中非对角元M_(12)~s | 第30-31页 |
| ·标准模型中非对角元Γ_(12)~s | 第31-35页 |
| 第三章 B_s-B_s混合中代非普适Z'耦合效应 | 第35-55页 |
| ·研究动机 | 第35-36页 |
| ·代非普适Z'模型理论简介 | 第36-40页 |
| ·代非普适Z'模型对B_s-B_s混合的影响 | 第40-43页 |
| ·代非普适Z'模型对非对角元M_(12)~s的贡献 | 第40-42页 |
| ·代非普适Z'模型对非对角元Γ_(12)~s的贡献 | 第42-43页 |
| ·数值结果和讨论 | 第43-49页 |
| ·标准模型预测和实验结果 | 第43-44页 |
| ·S1中的Z'效应 | 第44-48页 |
| ·S2中的Z'效应 | 第48-49页 |
| ·B_d-B_d混合中的Z'效应 | 第49页 |
| ·结论 | 第49-55页 |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 附录A 输入参数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