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概述 | 第8-9页 |
1.2 时间反演技术概述 | 第9-10页 |
1.3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时间反演基本理论和概念 | 第11-19页 |
2.1 波动方程的时间反演解 | 第11-13页 |
2.2 时间反演腔问题 | 第13-18页 |
2.2.1 声学中的时间反演腔问题 | 第13-16页 |
2.2.2 电磁场中的时间反演腔问题 | 第16-17页 |
2.2.3 时间反演镜 | 第17-1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时间反演空时聚焦的电磁仿真验证 | 第19-41页 |
3.1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介绍 | 第19-27页 |
3.1.1 三维问题的FDTD更新方程 | 第19-24页 |
3.1.2 数值稳定性和色散 | 第24页 |
3.1.3 数值算例 | 第24-27页 |
3.2 空时聚焦性 | 第27-35页 |
3.2.1 单天线下的空时聚焦性 | 第27-31页 |
3.2.2 多天线下的空时聚焦性 | 第31-35页 |
3.3 对数据的后处理分析 | 第35-40页 |
3.3.1 Clean算法介绍 | 第35-36页 |
3.3.2 获得模板信号 | 第36-38页 |
3.3.3 提取时间反演后的等效信道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时间反演在UWB系统中的应用 | 第41-65页 |
4.1 UWB信道模型 | 第41-46页 |
4.1.1 S-V信道模型 | 第41-44页 |
4.1.2 IEEE 802.15.3a UWB信道模型 | 第44-46页 |
4.2 时间反演多天线UWB系统分析 | 第46-52页 |
4.2.1 时间反演导致的阵列增益分析 | 第47-50页 |
4.2.2 本系统的空时聚焦能力分析 | 第50-52页 |
4.3 时间反演下的对应接收机设计 | 第52-56页 |
4.3.1 RAKE接收机原理 | 第53-55页 |
4.3.2 时间反演下的一路相关接收方式 | 第55-56页 |
4.4 保密性能分析 | 第56-60页 |
4.4.1 直接利用空间聚焦性保密通信 | 第56-58页 |
4.4.2 对保密通信的改进-自干扰模式 | 第58-60页 |
4.5 时间反演下的多用户通信 | 第60-64页 |
4.5.1 系统模型 | 第60-62页 |
4.5.2 仿真分析 | 第62-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时间反演在多天线OFDM系统下的应用 | 第65-78页 |
5.1 OFDM概述 | 第66-67页 |
5.1.1 OFDM基本原理 | 第66-67页 |
5.1.2 OFDM的实现 | 第67页 |
5.2 空时块码编码概述 | 第67-72页 |
5.2.1 实空时块码 | 第70-71页 |
5.2.2 复空时块码 | 第71-72页 |
5.3 时间反演多天线OFDM系统 | 第72-77页 |
5.3.1 发送端设计 | 第73-74页 |
5.3.2 保护间隔的加入和去除方法及其对频域信道系数的影响 | 第74-75页 |
5.3.3 接收端设计 | 第75-76页 |
5.3.4 仿真分析 | 第76-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8-79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