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认知论文

认知方式、自我监控对高中生数学解题效果和表征的影响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引言第9-11页
第1章 综述第11-21页
 一、认知方式研究概述第11-16页
  (一) 认知方式概念系统第11-13页
  (二) 认知方式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 认知方式和数学问题解决的相关研究第15-16页
 二、自我监控、问题表征与数学问题的解决第16-21页
  (一) 自我监控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第16-18页
  (二) 问题表征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第18-21页
第2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目的与假设第21-23页
 一、问题提出第21-22页
  (一) 研究意义第21-22页
  (二) 研究目的第22页
 二、研究假设第22-23页
第3章 认知方式、自我监控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第23-33页
 一、研究方法与程序第23-24页
  (一) 研究工具第23-24页
  (二) 研究程序第24页
 二、研究对象第24页
 三、研究结果第24-30页
  (一) 学生认知方式的基本状况第24-26页
  (二) 认知方式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第26页
  (三) 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基本状况第26-28页
  (四) 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与认知方式和数学成绩的相关第28-29页
  (五) 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认知方式与数学成绩的回归分析第29-30页
 四、分析与讨论第30-33页
  (一) 学生认知方式发展的现状分析第30页
  (二) 学生认知方式与数学成绩的关系分析第30-31页
  (三) 高二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第31-32页
  (四) 认知方式、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对数学成绩预测分析第32-33页
第4章 认知方式与数学问题表征的实验研究第33-41页
 一、被试第33页
  (一)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认知方式被试第33页
  (二) 言语型-表象型认知方式被试第33页
 二、实验方法与程序第33-36页
  (一) 实验材料第33-35页
  (二) 研究程序第35页
  (三) 数学解题中表征的操作性定义第35-36页
 三、实验结果第36-38页
  (一) 不同认知方式学生解题的正确率第36-37页
  (二) 学生解题使用的表征类型情况第37-38页
 四、分析与讨论第38-39页
  (一) 不同认知方式学生解题正确率差异分析第38-39页
  (二) 学生解题使用的表征类型分析第39页
 五、总讨论第39-41页
  (一) 认知方式对数学解题效果和表征的影响第39-40页
  (二) 自我监控对数学学习的影响第40-41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41-45页
 一、研究结论第41页
 二、建议第41-45页
  (一) 教师注重知识产生的过程第41-42页
  (二) 对不同认知方式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42-43页
  (三) 学生数学解题的自我监控训练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51页
附录第51-57页
 附录一: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问卷第51-53页
 附录二:数学测验一第53-55页
 附录三:数学测验二第55-57页
致谢第57-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态度疗法运用于心理障碍的样例研究--两例人际关系障碍的治疗效应
下一篇:在线索竞争条件下对PowerPC理论和△P理论的检验